2010年4月, 一37岁女性患者因局限于右髂窝的下腹部疼痛
登革热病毒感染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 发热,全身 肌肉、骨、 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 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在世界各地曾多次发生地区性流行。我国首次经病原学证实的登革热流行发生于1978年的广东省佛山市。我国广东、香港、澳门、台湾是登革热流行区,随着气候变暖和交通便利,近年发现病例的省区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已知的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已在我国发现。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中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40~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与核心蛋白一起装配成20面对称体的核衣壳。外层为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
    初次感染者自病程第4~5天出现红细胞凝集抑制抗体(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antibody),2~4周达高峰,低滴度可长期存在;第8~10天出现中和抗体
登革热诊断(节选)
感染科空间 | 诊断- 病例- 急性- 临床- 出血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服务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我是乡医 WSXY9588
我是乡医 | 登革热- 传播- 预防- 疾病- 感染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 | 登革热- 疫苗- 感染- 病毒- 批准
杭州市2004—2017年登革热输入病例的流行特征
感染科空间 | 病例- 登革热- 诊断- 感染- 医疗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经埃及伊蚊或白蚊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主要发生于南方滨海地区,每年5~11月份发病,7~9月份为高峰期,全球每年感染人数达1亿以上。登革病毒为RNA病毒,属黄病毒科,共有4个血清型,病毒之基因和毒力时有变异。据乳鼠实验,登革病毒有直接致病作用,以
    Ⅲ型病毒引起的病变最明显,
    Ⅱ型、
    Ⅳ型次之,工型相对较轻。另有研究表明,登革病毒感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增殖两次,形成两次病毒血症,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第
    Ⅲ型变态反应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分别产生中和抗体和增强性抗体,中和抗体仅对同型病毒起作用,若先后两次感染不同型病毒,则增强性抗体使得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复制更加活跃,出现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使病情明显加重,导致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是突起发热,全身疼痛,极度乏力,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则分别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和血循环紊乱表现。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在预防上主要是防蚊、灭蚊,病毒亚单位疫苗正在研制开发,可望用于人群免疫。
诊断思路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一)病史要点
    1.典型登革热病史要点
    (1)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和眼球后痛,同时伴有背部、骨、肌肉及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热程持续5~7日后骤退至正常。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皮疹:多为斑疹,于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传播媒介是伊蚊。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含单股线状核糖核酸(RNA),根据包膜抗原不同,可分为4个血清型,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多由
    Ⅱ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疼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严重病例可发生大出血和休克,病死率较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血管内溶血,多发生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的患者。其他并发症有精神异常,心、肝、肾损害,脑膜脑炎,急性脊髓炎,吉兰-巴雷(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眼部病变等。主要的预防措施是灭蚊和防蚊。暂无可供现场应用的疫苗。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季节性(夏秋雨季)。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出血热(denguerhagic fever)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特征为发热2—5天之后突然加重,多个器官发生出血和或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病死率高。
预防登革热,灭蚊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急诊时间 | 登革热- 病毒- 预防- 传播- 感染
夏日雨水不停,空气湿热,蚊子大军的“杀气”隐隐传来。
麻省医疗国际 | 登革热- 感染- 症状- 传播-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