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9月,其母诉孩子下体这一阵总是有味,挺难闻的味儿,
0
概述: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嗜血杆菌所引起。研究发现, 非特异性阴道炎经分泌物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有90%发现阴道嗜血杆菌。
阴道流血3天,量少,自行停止,无其他不适
0
概述:阴道异物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和 感染,长期滞留未能取出者,可引起 泌尿生殖道瘘、阴道溃疡、 盆腔脓肿、结石等,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精神和肉体带来极大痛苦。
概述: 阴道斜隔是一种并非十分罕见的生殖道畸形。临床表现奇特,往往会造成诊断及治疗的延误。而在一般的教科书没有或很少介绍。 阴道斜隔的定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双子宫双宫颈,个别的可有单宫颈合并子宫纵隔。     2. 阴道斜隔,既不同于把阴道分为两侧的 阴道纵隔,也不同于把阴道分为上下两节的 阴道横隔。 阴道斜隔表现为一片两面均附盖阴道上皮的膜状组织,起源于两个宫颈之间,斜升附着于一侧的阴道壁,形成一个盲管把该侧的宫颈遮蔽在内,隔的后方与宫颈之间有一个腔为—隔后腔―。     3.泌尿系畸形,几乎无一例外的合并与斜隔处于同一侧的肾脏及输尿管的缺如。     1992年文献首次报道这种病例,但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命名,有的命名为—双子宫合并一侧阴道不通(uterus didelphys with unilateral imperforate vagina)―。由于这种畸形突出表现在于阴道有一个斜行附着的隔,称之为 阴道斜隔综合征最为恰当。
概述:在女性直肠与阴道后壁邻接的长度约有9cm,因此在创伤、 炎症等病变时该段直肠阴道隔膜上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直肠阴道瘘,它是妇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 粪瘘。从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来进行分类:所谓低位直 肠瘘,即修补可以从会阴部途径进行;而高位 直肠阴道瘘,则从经腹手术较安全。多数病例的瘘孔较小,约<2cm。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在女性直肠与阴道后壁邻接的长度约有9cm,因此在创伤、炎症等病变时该段直肠阴道隔膜上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直肠阴道瘘,它是妇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粪瘘。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发生故障,可形成阴道横隔。横隔发生在阴道较高段,而且部分闭锁,可不影响性生活,并可以受孕,但在分娩时可影响胎儿娩出,宜在分娩时做横隔切开术;横隔发生在阴道较低段,可影响性生活,如完全闭锁时,其症状与处女膜闭锁大同小异。患者应及时做阴道横隔切开术。

    1.定义阴道癌是指起源于阴道部位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由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细胞构成的具有浸润能力的恶性肿瘤。
    2.流行病学特点原发阴道癌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0.55%~3.35%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1% ~0.2%,临床上非常少见。该比例较低,不排除与FIGO的分类和分期及规定有关。原发阴道癌约占阴道癌的10% ~20%,80% ~90% 阴道癌为转移而来。原发阴道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老年。
    3.病因学和危险因素 阴道癌发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研究较多的有阴道的慢性刺激、放疗史、HPV感染、雌激素缺乏等,其中HPV感染在阴道癌的发生发展中作用备受关注。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阴道上皮内肿瘤或早期浸润癌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接触性出血而引起注意。少数患者无症状,通过盆腔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涂片而发现。随着阴道癌的进展,临床症状明显,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无痛性不规则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前者约见于70%患者,出血常是绝经后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后者约见于50%患者,表现为水样、米汤样,可伴有恶臭。肿瘤向四周扩散,累及膀胱、尿道、直肠等表现相应症状。阴道前壁肿瘤可引起尿频、膀胱不适,累及直肠可引起里急后重或便秘。有5%患者会出现盆腔疼痛,由于肿块超出阴道所至。若出现肝、肺、骨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提示疾病为晚期。
   
    (二)查体要点
    原发性阴道癌早期可仅表现糜烂状,多表现为黏膜潮红,表面粗糙,触及易出血。一般浸润性阴道癌可呈结节状或结节溃疡状,质较硬,也可呈菜花样或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早期病灶较局限,晚期病灶增大,向周围侵犯而表现相应的体征。
  
概述: 阴道壁息肉(阴道顶端肉芽组织)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缝合处肉芽组织性息肉,实质上是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产物。肉芽组织作为新的基质,约在伤口出现后4天形成。
概述: 阴道腺病(adenosis vaginae)是指阴道壁或宫颈阴道部表面或 表皮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腺体组织或增生的腺组织结构。正常的阴道壁和宫颈鳞状上皮覆盖部一般无腺体组织存在,阴道壁出现腺组织被认为是胚胎时期副中肾管残余。病灶腺上皮可转化为正常鳞状上皮,也可发生恶变。
    阴道腺病(vaginaladenosis)是指阴道壁和阴道部宫颈的表面或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腺上皮或腺黏液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