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丘疹 血管增生(papular angioplasia)1970年由 Wilson Jones和Marks首先提出此一病名。在此以前曾发表过本病2例,1例由Winer和Levin以 Kaposi肉瘤报告,1例由Peterson等以非典型 化脓肉芽肿报告。
创新“合成致死”组合
药明康德 | 研究- 肿瘤- 基因- 癌症- 细胞
头皮毛囊红斑和丘疹
0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urticaria)又称荨麻疹苔藓、婴儿苔藓、剧痒婴儿苔藓,是一种以婴幼儿及儿童多见、以瘙痒、风团样丘疹和(或)风团样丘疱疹为特征的季节皮肤病。
概述:黑色丘疹 皮肤病(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1925年由Castellai首次报告。多发于黑人,皮损初呈微小,圆形, 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皮损大小形状酷似 脂溢性角化病及 扁平疣。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papular acrodermatitis of childhood)又称Gianotti-Crosti综合征。常为乙肝病毒引起的皮肤炎症。皮肤的损害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又称为小儿无痒肢端皮炎,或Gianotti—Crosti综合征,是以肢端红斑丘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发生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后来发现其他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呼吸道合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轮状病毒、牛痘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以及HIV等感染与本病发生也有关系。病毒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原发感染或借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病,引起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增生
诊断思路
    根据面部、四肢无瘙痒红斑丘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和无黄疸型肝炎,结合发疹后HBsAg阳性,可做出诊断。
   
    (一)病史特点
    1.发病年龄多为0.5~15岁,尤以2~6岁居多。
    2.可无明显前驱表现,也可出现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表现。
    3.皮损为自针头大至绿豆大小扁平充实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
    4.开始多发生于四肢末端、手背和足背等部位,依次向上扩展至股部、臀部及上肢伸侧,最后延伸至面部,躯干多不受累,黏膜不受累。
    5.皮损多对称分布,呈播散,互不融合,但肘部、膝部、手背及足背有时有称Koebner现象。
    6.可合并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为主,不痛,持续2~3个月消退,可同时有可逆肝脾肿大。
    7.血清转氨酶(ALT,AST)轻度至中度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阳性,但胆红素正常。
    8.约经2~8周后自然消退,留有暂时陛褐色色素沉着斑和糠秕状脱屑。
 
概述:本病又称Dego病、Kohlmeier-Degos综合征,致死性 皮肤和胃肠道细动脉 血栓形成(lethal cutaneous and gastrointestinal arteriolar thrombosis)。本病是 皮肤-肠道或其他器官的细小动脉内膜炎而后 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因还不明,有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自身免疫异常和纤溶活性降低及慢 病毒感染等有关。约1/3病例只有 皮肤损害。约20%病例累及中枢 神经系统,少见的尚可累及眼、心、肾和膀胱等。IgA可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