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乙型 肝炎病毒是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3个重要的抗原,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除了引起 肝炎外,乙型 肝炎 病毒感染还可引起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 结节性多动脉炎、 皮肌炎及多肌炎、雷诺症等,但最常见的为 血清病样 关节炎皮炎综合征。
概述:乙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厌油、 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 发热和 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 肝硬化甚至 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 肝炎;另一些 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和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多表现为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study.Clin Rheumatol. 2019 Feb 8.doi: 10.1007/s10067-019-04448-x. [Epub ahead of print] 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liuxiangyuan2013-10
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 感染- 慢性- 患者- 分析- 病毒

    HDV是缺陷病毒,其复制需要HBsAg的参与。患者或是同时感染HBV和HDV(90%可恢复,仅少数转变为慢性HBV/HDV复合性肝炎,少数发生暴发性肝炎);或是HBV携带者再感染HDV(重叠感染,80%可转变为慢性HBV/HDV复合性肝炎,发生暴发性肝炎的比例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或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其发病率与地区HBV感染率有关。本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炎,90%患儿在6岁以下发病,男女性别之比为3~4:1。其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肾病综合征,大多数患儿无肝炎病史和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其次为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继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家属中有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近来出现血尿。
   
    (二)查体要点
    注意有无浮肿、高血压,有无肝脏肿大。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主要累及肝脏的全身性传染病,经消化道或非消化道途径传播。临床上以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至少有五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肝炎经母婴、血液及性接触传播;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乙型、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丁型肝炎只能与乙型肝炎同时或重叠发生。
    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均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相关。以乙型肝炎为例,多年研究结果提示,乙型肝炎的自然史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免疫逃疫期),这一认识,对于临床上判断疾病发展阶段、把握治疗时机、评价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已能通过接种相应疫苗进行有效预防,但丙型、西型和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尚未成功。
    就治疗而言,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无慢性化,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处理基本同甲型和戊型肝炎。而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较高,因此主张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应视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阶段性的治疗重点,有针对性、有先后地选用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药物。对肝衰竭患者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采取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支持治疗。还要注意心理治疗,医患密切配合,提高疗效。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起病情况   有助于区别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2.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不洁饮食史,输血、注射史及疫苗接种史。
概述:早在1993年前,就有人发现在甲、乙、丙、丁、戊型 肝炎病毒之外,还存在一些新型 肝炎病毒,当时暂定名为—非甲、乙、丙、丁、戊型 肝炎(HNA-E)病毒―。1995年4月,Abbott公司的Simons等人宣布,从 感染GB因子的三种绒猴血清中克隆到2株新型的似黄病毒病毒,根据序列不同分别称为GBV-A和GBV-B。不久又从HNA-E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另一个新的病毒因子GBr-C。1995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丙型 肝炎及相关病毒会议上,Kim和Bradley分别报道发现一种新型黄病毒病毒的RNA序列,其基因序列与GBV-A/GBV-C有较高的同源性,并暂时命名为庚型 肝炎病毒(HGV),其正式命名有待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最后确定。
概述:丁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 肝炎病毒(HDV)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 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存在于HBV 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极少有单独HDV 感染。丁型 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 感染状态。
    丁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和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缺陷病毒,其外壳均需嗜肝DNA病毒协助,必须与HBV共存。
概述:戊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戊肝)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和预后均与甲型 肝炎(甲肝)类似,但小儿戊肝的发病率低,孕妇患戊肝病死率高为本型 肝炎的特点。
    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和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经粪一口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