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房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 of breast) 又称 包虫病,是棘球蚴(包虫)寄生在 乳房组织内而发生的疾病。在人体,棘球蚴多寄生于肝脏(70%),此外肺(20%v30%)、脑、骨等其他器官亦可寄生,寄生在 乳房者极为罕见。临床以无痛肿块为主要表现,手术治疗中包囊破裂可引起种植,应加以重视。

    棘球蚴病(hydatid disease)又名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是我国牧区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不同虫种的棘球蚴病,即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与泡型包虫病(泡型棘球蚴病)。人因摄人棘球绦虫卵而感染。临床上以肝包虫病最多见,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器官偶尔也被侵犯。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囊型包虫病
    病人常来自牧区或在牧区有居住史。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有无并发症而异。早期常无自觉症状。
    (1)肝囊型包虫病:最为常见,多位于右叶。病人常有上腹胀满感,钝痛,偶有黄疸。
    (2)肺囊型包虫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与支气管相通时,则可咳出大量液体,胸痛为持续性隐痛。并发感染时,病人有发热,咳脓痰等症状。
    (3)脑囊性包虫病:少见,常有颅压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癫痫发作。
    (4)其他:肾、脾、骨等占位性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
    2.泡型包虫病
    病人常有狩猎史或皮毛接触史。病人常有肝区不适、疼痛或胆绞痛及消化不良以及明显消瘦等症状,也常因压迫胆管而出现黄疸,或压迫门静脉而出现门静脉高压。
   
    (二)查体要点
    1.囊型包虫病
    体征常肝脏肿大、并有局部隆起,具囊性感,有时可触及“包虫震颤”。
    2.泡型包虫病
    体征肝脏明显肿大、质硬、结节。可有肺部或脑部转移灶,从而

    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cosis)又称多房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泡型棘球蚴常寄生于肝脏产生浸润增殖性病变,可经淋巴液或血循环转移至肺、脑等器官引起临床表现。
病原学
    泡型棘球蚴由许多小囊泡组成,埋在致密结缔组织内,无纤维性包膜。囊泡内含黏液性基质。囊壁分为外层的角质层和内层的生发层。角质层有裂隙,生发层主要向外芽殖,也可向内芽殖。生发层未分化细胞繁殖时向外突出、形成胚芽,呈侵袭性增生。泡球蚴呈管状,光镜下可见许多微泡内含大量原头节。
概述:肝 棘球蚴病又名肝 包虫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 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多房性棘球蚴(E.multilocularis)或泡状棘球蚴(E.alveolaris)所引起。肝 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卵 感染所致的单房性 棘球蚴病(即包虫 囊肿);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绦虫 感染所引起的 泡状棘球蚴病或称滤泡型肝 棘球蚴病。临床上多见单房性 棘球蚴病
    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亦称犬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肝囊性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约占97%;由多房棘球绦虫(狐、狼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肝泡性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约占3%。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中欧地区、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中国西部属包虫病高发地区。
狗是犬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而羊、牛、马、人是中间宿主。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人误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脱壳而出,穿肠黏膜小静脉进人门静脉血流,首先在肝脏(约占75%)寄生,部分可随血流到肺脏(约占20%),通过
概述:多房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又称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多房性 包虫病(multilocular hydatidosis)。从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泡型与囊型 包虫病均有显著不同。

    多房棘球蚴病又称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eoccosis,AE),是因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寄生于肝脏而引起的疾病。其幼虫仅寄生在肝脏,病变可向周围作浸润性发展,且可转移至肺部和脑部,因此有人称之为“恶性包虫病”。本病已在我国四川北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及内蒙的一些地区发现。其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狐、犬和狼,中间宿主为鼠类。人类并非其适宜的中间宿主,因此在人体内的生长发育极为缓慢,往往在感染后10~20年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系经口传播,因此加强个人及饮食卫生,对预防本病十分重要。

    脑棘球蚴病(cerebral echinococcosis)又称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侵入颅内,形成包虫囊肿所致疾病。本病主要见于畜牧地区, 我国西北、内蒙古、西藏、四川I西部、陕西、河北等地均有散发。任何年龄都可罹患,农村儿童多见。
概述:包虫 囊肿病是全身性 寄生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的 囊肿性疾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分2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发性包虫 囊肿病;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所致的 泡状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人体任何脏器和组织中,其引发包虫 囊肿病。
    肺包虫囊肿病或肺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在肺部寄生引起的疾病,是牧区很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肺部寄生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类动物,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其虫卵被人或中间宿主吞食或吸人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侵入肠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经门脉系统流人肝脏。大多数幼虫寄生在肝内,形成肝包虫囊肿;部分幼虫通过肝脏经下腔静脉进人小循环,在肺部形成肺包虫囊肿;肺包虫囊肿约8O%为周边型,而靠近支气管的中心型较少见。通常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下叶最多见。肺包虫囊肿常是单发,多发囊肿占15%~25%。由于肺组织较松软,血液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等因素,因此肺包虫囊肿增长速度较肝、肾等包虫囊肿快 每年平均增大2~6cm。肺包虫囊肿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巨大囊肿机械性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使周围肺组织萎陷、纤维化。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时便可出现支气管受压、移位或管腔狭窄。囊肿巨大可出现肺不张、肺淤血或阻塞性肺炎。肺包虫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肿破裂和继发感染。一般直径超过6cm的囊肿容易发生破裂,破人支气管者约9O%,破人胸腔可形成继发性胸膜包虫囊肿。少数可穿人心包、大血管、椎管或经胸壁破出体外。包虫囊液中含有多种抗原,一旦破裂,囊液漏人胸膜腔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造成休克死亡。因此疑为包虫病时应禁忌行
患儿女九个月,其母今天无意中发现孩子乳房内有肿块,两个乳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