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病毒感染,常在特殊条件下致病。有其一定的特点:
   
    ①感染至发病的潜伏期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②大多数起病隐袭,呈亚急性或慢性;
   
    ③病程冗长,多呈进行性加重,发展有规律性,预后不良;
   
    ④常存在免疫缺陷,主要是细胞免疫缺陷;
   
    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较弥散,常为多灶性。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指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有时病毒感染不仅累及脑实质也可累及脑膜,当脑膜及脑实质受累症状明显时又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根据起病和病程特点,病脑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宫内感染4类,本章主要讨论急性病毒性脑炎(acute viral encephalitis)。

概述
     
临床上尚可能见到的其他急性病毒性脑炎,简介如下:
    1.肠道病毒性脑炎  多见于夏秋季(已从夏季的脑炎患者分离出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甚至有人认为夏季脑炎中有15%系柯萨奇病毒引起),可为流行或散发。常有胃肠症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多数不典型且较轻,少数有典型脑炎表现,多呈高热、平衡失调、意识障碍 (严重者深昏迷)、反复惊厥性发作和强直性瘫痪。血白细胞可增多和核左移,脑脊液不同程度的 8胞和蛋白质增高。整个临床表现极似流行性乙型脑炎,其区别是疾病一般呈逐涛加重,高峰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于病后7~10日)较迟出现,常有某些典型症状群如流行性肌痛症、 庖疹性咽峡炎、婴儿心肌炎等,从咽室壁上或粪便中重复分离到同一种病毒,有助于提示诊断。最后确诊靠从体液(脑脊液、血液、疱疹液)中分离出病毒,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治疗可参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2.腺病毒性脑炎  为嗜上皮病毒,特别好侵犯呼吸道上皮。因脑室上皮组织同呼吸道的极相似,故也易侵犯脑室而引起脑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先有发热、咽炎、结膜炎等上呼吸道炎的征象,其后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瘫痪等脑炎的表现。尚有颌下,耳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脑脊液呈不同程度的细胞和蛋白质增高(个别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偶见静置后出现薄膜,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国外推荐可口服金刚烷胺0.2g,2~3次/日。
    3.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带状疱疹病毒在成人一般侵犯脊神经根节(主要在胸部),约20%累及三叉神经半月节。中年以上常见,大多数在疱疹后3~5周,出现弥散性脑脊髓炎,呈现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偏瘫、共济失调等,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尚有颅神经麻痹。一般病情较轻,多数经数周或数月可痊愈。脑脊液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最多达500×106/L),大多数蛋白质轻度或中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有的病例胶金曲线呈轻度麻痹型。补体结合试验可查到带状疱疹病毒
概述
    急性散发性病毒脑炎(acute sporadic viral encephalitis)别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

    随着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进展,证实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是病毒所致,除了已明确病毒类型的各种急性脑炎之外,近二十多年来还发现在特殊条件下引致一种不同寻常的慢性疾病过程,其主要病变是脱髓鞘和(或)变性,称为慢病毒感染或慢病毒疾病。
    病毒性感染的发病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脑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病毒的直接损害和组织的病理反应,后者是宿主对病毒抗原免疫反应的结果。病毒种类和株型的不同,在脑引起各种不同的组织反应,且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同侵犯的病原及机体反应性有关。多种病毒能引起相似的病理和I临床征象,而同型病毒感染又可有表现程度的差异,此外尚有某些病毒感染性质未阐明,有的还未确定类型。因此,在病理学和临床上的分类命名甚不一致。从病毒学和免疫学发展的观点来看,以病因结合发病机理来划分,似能较好地反映现代的知识水平。从临床实际出发,目前大多按起病形式(急缓)和病理改变的主要特点,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①急性病毒性脑炎: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脑炎、森林脑炎、腺病毒脑炎、肠道病毒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脑炎等;   
   
    ②慢病毒脑炎:已知者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近年来尚有依据病变有无海绵状变性和包涵体,能否见到病毒颗粒,将慢病毒脑炎的前三种称为亚急性病毒性脑炎,后二者名为慢病毒所致脑病。
    病毒通过在皮肤或黏膜形成感染灶,或经创伤(动物咬伤、昆虫叮咬、注射),少数由胎盘侵入机体。大多数先在局部淋巴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通过血脑屏障人中枢神经系统(有血-脑脊液-脑或血-脑的途径)。少数病毒是沿脊神经或颅神经(嗅、三叉等神经)的末梢,靠神经鞘细胞或逆行的轴质流进人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细胞外问隙或非易感的神经胶质,或沿树状突和轴突的分支的接触传播,使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分为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庚型(HGV)及输血传播型(TTV)肝炎7个类型,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病毒性肝炎在孕妇中较常见,是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文献报道孕妇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0.8%~17.8%。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母儿影响】
    1.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早期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应加重, 流产、胎儿畸形发生率约高2倍。
    2.妊娠晚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与肝脏对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2)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与肝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有关。同时重症肝炎发生率较高,为非孕妇女的66倍,在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增高。有报道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其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
    3.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上一代将肝炎病毒传播到下一代,称为垂直传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垂直传播为主。(1)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HAV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孕期患病不必人工流产或引产。但妊娠晚期患甲型肝炎, 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2)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母婴传播引起的HBV感染在我国约占婴幼儿感染的1/3。母婴传播有3种途径:
    
    1)宫内传播:应用分子杂交法在引产胎儿肝、脾、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HBV-DNA,证明宫内感染的存在。近年研究证明,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造成。2
患者,男,55岁,因言语不能、四肢乏力伴小便失禁1天入院。
0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指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考考你
呼吸时间 | 考试- 题库- 限时- 治疗-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