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 人格或异常 人格。病态 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 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 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 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 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 人格,提出以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 人格。     人格障碍是指 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     Pinel于1806年首先报告一法国农民在一次愤怒发作时将一妇女投入井中。此人是—软弱而放纵母亲之子,幼年时有求必应,及至成年骄纵跋扈,稍不遂意辄引起强烈的愤怒,狗近前踢死,马不安时无情鞭打―。Pinel当时难以将其归类,命名为—不伴妄想的躁狂(manie san deline)―。1979年西山青木认为病态 人格不是医学概念,是社会学的问题。他们强调此名称的提出与欧洲
反社会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是指偏离正常的、或者说是不正常的人格状态。自杀未遂人群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医脉通精神科 | 障碍- 人格- 患者- 治疗- 精神
医脉通精神科:http://www.medlive.cn/psy/
医脉通精神科 | 双相- 诊断- 焦虑- 临床- 抑郁
医脉通导读本项研究中,基于43条规则的机器学习算法鉴别双相障碍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BP/BDP)与纯双相障碍(BP)的准确率达到79.6%,而鉴别双相障碍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BP/BDP)与纯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准确率为61.7%。一系列因素有助于鉴别共病与非共病患者,而冲动及愤怒相关因素对于鉴别BP/BPD vs. BP及BP/BPD vs. BPD均很重要。详见正文。双相障碍(BP)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一般认为,尽管两者均可表现为显著的情绪不稳,但双相障碍较边缘型人格障碍呈现出更强的发作性特征,且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身份、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其他一系列突出的特点,可供鉴别。...
医脉通精神科 | 鉴别- 研究- 压力- 双相- 年龄
医脉通精神科:http://www.medlive.cn/psy/
医脉通精神科 | 障碍- 人格- 双相- 患者- 诊断
Michael A. Cummings博士从来就没喜欢过「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术语。在他看来,这个名字有问题,得改。「这个病『边缘』在哪里了?它没有『边缘』在任何东西上。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病。」Cummings博士供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精神病学系,同时也是加州州立医院管理部精神药理学资源网络的顾问。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名字源于以下观念——患者的状况近乎(border on)某种疾病,如双相障碍。...
医脉通精神科 | 精神- 精神科- 心理- 医脉通- 解读
边缘型人格障碍以情感不稳、身份紊乱、人际困难及有害行为等为主要特征,不仅显著影响个体的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对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BPD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
医脉通 | 研究- 临床- 精神科- 病例- 类型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iatr Clin N Am. https://doi.org/10.1016/j.psc.2018.07.002 医脉通精神科 medlive-psychiatry
医脉通精神科 | 研究- 症状- 康复- 时间- 诊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年第45卷第4期综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qq- weixin- 障碍- 精神-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