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病毒所致,可能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染。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其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症状或体征,而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临床特点:有的无症状;有的低热、乏力,伴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或伴轻微的胃肠道症状(轻度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及食欲减退),一般仅持续1~3天。在疾病初期有时可见红色斑丘疹。极少数病例可有脑膜炎症状,或瘫痪。
    查体要点
    一般体检无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有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
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22,60(2) : 146-148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0717-00586作者:李帅全 赵雪莲 王西阁 赵蕴卿 魏园玉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通信作者:李帅全Email:752954345@qq.com封面图:海天印象   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 | 细胞- 诊断- 病毒- 应用- 临床

    由EB病毒引发的B淋巴细胞增生。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 发热、咽炎、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血中 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pstein Barr病毒(EB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EBV侵入人体后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复制,然后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EBV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并使之增生,引起全身许多脏器组织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出现多个脏器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分类中各种单个核的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多为散发,偶见暴发。密切接触口、咽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在暴发流行过程中,飞沫传播起主要作用,潜伏期5~15日。本病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6岁以下儿童多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多呈典型症状,35岁以上很少患本病。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及查体要点
    1.以发热起病,热型不定,持续1~2周或3~4周后骤退或渐退。
    2.咽峡炎    常有咽痛、咽部充血。
    3.淋巴结肿大常见,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颈外侧区最常受累。
    4.肝脾肿大30%~60%的病例有肝大,多数伴肝功能损害。24%~65%有脾大,肝脾肿大多数在肋下3cm以内。
    5.皮疹10%~20%的病例有皮疹,多数为斑疹或丘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5,EB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主要临床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V的抗体。在青年与
患儿,4岁。发热4天,高热烦渴,乳蛾肿大溃烂,颈、腋、腹股沟
0
每天进步一点点~
儿科时间 | 临床- 诊断- 投稿- 感染- 病毒
作       者:汪东海 陈建川 田代印 代继宏通信作者:代继宏,Email:danieljh@163.com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2):1698-1701....
儿科空间 | 肺炎- 感染- 研究- 指标- 临床
男性,47岁。主因发热两周,伴无力和呼吸困难入院。 全血
0
概述:本病是一种由细小 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型 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盛行春季。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又称第五病。可能是由人细小病毒(parvovirus)B19引起的一种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