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多见(占尿路上皮肿瘤的20%);直径常1~2cm;预后好,复发率25%~35%,进展率4%;病死率<2%。

    较少见;好发于青壮年(多<50岁);良性肿瘤,无恶变危险。

    多单发(22%病例>2个)。复发率50%左右,5%病例可进展为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易进展为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可与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并存。极易复发。

    支气管乳头状瘤概述:
   
    ①很少见。
   
    ②单发(多见于成人吸烟者),或多发(乳头状瘤病)。
   
    ③乳头状瘤病常继发于喉和气管乳头状瘤病,多见于幼儿(又称为幼年性乳头状瘤病)。
   
    ④多位于段或亚段支气管,肺外周者极罕见。
   
    ⑤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腺性乳头状瘤和混合性乳头状瘤。

    罕见(尸检检出率0.01%~0.04%)。极少出现临床病征。属于癌前病变。

    概述
    1.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分为
   
    ① 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non-invasive urothelial tumours),
   
    ② 浸滑陛尿路上皮癌(infiltrating urothelial carcinoma)。
    2.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的预后,总体上好于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10%的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进展为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3.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相当于浅表性尿路上皮肿瘤,意指肿瘤累及尿路上皮层,或破基基底膜但尚未侵犯肌层。“非浸润性”着重于组织学病变的表述,“浅表性”多用于膀胱镜检查的印象。
    4.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包括
   
    ①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②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③ 内翻性乳头状瘤,
   
    ④ 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⑤ 原位癌,
   
    ⑥ 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等,其中的
    ①~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一)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二)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三)包裹性(囊内)乳头状癌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境界清楚的乳头状肿瘤,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著作中描述为“一般位于囊腔内,周围有纤维性包膜”。定义中的“囊腔”,也导致该肿瘤有了其他名称,如“包膜内”、“囊内”;而“纤维性包膜”的名称则支持“包裹性”的名称,世界卫生组织著作中也推荐用包裹性。2005年,Hill和Yeh对该肿瘤的“包裹性”做了如下解释:“大而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的乳头状癌,周边有一圈显著的纤维性包膜,免疫组化肌上皮染色极少或缺失,所以将其分类为包裹性亚型的乳头状癌更为合理”。因此,“包裹性”的称呼稳步取代了“囊内”的称呼。2008年,Collins等也支持这一名称上的改变:他们在22例此前归类为囊内乳头状癌的病例中,通过多种敏感的免疫组化指标,均未能在病变周边证实有肌上皮。因此作者提出:仅凭组织学而归为囊内乳头状癌的病例中,至少部分(可能是大部分)是浸润性乳头状癌的包裹性结节。...
华夏病理网 | 肿瘤- 乳腺- 表现- 细胞- 研究

   
    ① 由乳房的乳头至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乳头状肿瘤
   
    ② 增生上皮乳头状,具有纤维血管轴心,有或无肌上皮细胞层。
   
    ③ 可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癌。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  分为:
   
    ① 中央性(发生于大导管,常位于乳晕区)
   
    ② 周围性(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WHO(2003年)建议应避免诊断“乳头状瘤病”,相关病变可归入普通型导管增生或多发性乳头状瘤。
    1.中央型乳头状瘤  同义词:大导管乳头状瘤、主导管乳头状瘤、孤立性乳头状瘤。
    2.周围型乳头状瘤  同义词:镜下乳头状
    3.非典型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的上皮细胞呈现局部性低级别核非典型增生,形似非典型导管增生或低级别导管内癌。
   
    (二)幼年性乳头状瘤病  同义词:瑞士干酪病。
   
    (三)导管内乳头状癌  同义词:非浸润乳头状癌。
   
    (四)囊内乳头状癌  同义词:非浸润型囊内乳头状癌、乳头状导管内癌、乳头状导管原位癌

    支气管乳头状瘤概述:
   
    ①很少见。
   
    ②单发(多见于成人吸烟者),或多发(乳头状瘤病)。
   
    ③乳头状瘤病常继发于喉和气管乳头状瘤病,多见于幼儿(又称为幼年性乳头状瘤病)。
   
    ④多位于段或亚段支气管,肺外周者极罕见。
   
    ⑤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腺性乳头状瘤和混合性乳头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