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障碍也称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系统妄想作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病因不明,多在30岁后起病,女性多见。缓慢起病,病程常迁延,但较少精神衰退。在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患者的其他方面则相对正常。其发病通常是在患者性格缺陷的基础上遭遇应激性事件发展而来。临床上包括偏执狂和偏执状态两种。
    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s)又称偏执精神病、偏执狂,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 方面异常,人格保持相对完整,病情虽迁延,但较少有精神衰退。3O岁以后起病者较多。

    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病变,起病缓慢,以逐渐加重的痴呆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虽可停顿一时,但不可逆转。病理改变主要为皮层弥漫脑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颗粒空泡小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有重要意义。

概述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又称Heller综合征)1908年由Theodore Heller以婴儿痴呆(dementia infantilis) 的名称首次报道6例患者,直到ICD-10和DSM-
    Ⅳ才以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的正式名称纳入广泛发育障碍。起病于幼儿期, 以已经获得的各种能力迅速倒退为l临床特点,预后较差。
    因本病名称长期未定,故无准确流行病学数据,患病人数约为孤独症的1/10。国外调查患病率0.11/万~0.64/万, 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4:1。
    本病的病因不清。尸体解剖见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有弥漫脂肪变性。同母异父兄弟分别患孤独症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提示两种疾病可能有一些共同的遗传病因。也有学者认为在遗传素质基础上不良环境因素诱发产生异常蛋白质, 使淀粉样物质沉积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导致明显发育倒退。该病在数天或数周之内起病。提示可能与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50%患者有脑电图异常。
时间:2014-04-19 -2014-04-23
地点:江苏 南京市
概述:硬皮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少数病人的家族中同时发生有 红斑狼疮、 皮肌炎、类 风湿关节炎等有关疾病。本病分为弥漫和局限性两型,主要累及 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骨骼和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和 周围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的广泛损害。病者以内向性格的女性多见。 硬皮病所致的 精神障碍是指 皮肤和 皮下组织、 肌肉、骨骼、内脏和 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病变引起的 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症状精神病的基本概念最早是由Bonhoeffer奠定的。早在1912年,他认为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症状是脑组织对各种外因损害的反应,并认为不论何种躯体病,所产生的 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所以命名为—外因性反应型―与现称的症状精神病为同义词。
概述: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 心理应激,手术前后病人普遍存在心理紧张、 焦虑、 抑郁、恐惧等 应激反应。术后 精神障碍并非为独立疾病单元,其中有心因性反应,内因精神病的诱发,但大多为症状 精神障碍。     外科手术后 精神障碍系指外科手术后数天内所出现的 精神障碍。近年来国内报道有增多趋势,在联络会诊精神医学中也日渐多见。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单元尚有争议。由于通常涉及重点监护病房(ICU)病危情况下发生 精神障碍的问题,故在本节一并介绍。
本病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脑外部动脉(颈动脉或锥基底动脉)硬化斑的微栓子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多数小梗塞灶所致,因而称为多发梗塞痴呆。本病多在中老年起病,据上海的资料。约占住院的精神病人的1%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病程多呈阶梯式发展,常可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文章转载自“精神科专家苗国栋”公众号,作者苗国栋
医脉通精神科 | 患者- 社会- 治疗- 药物- 过程
社区精神康复是从单纯的医院治疗转向医院社区一体化连续服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多元化的训练和指导,提升其康复成效。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 康复- 精神- 患者- 服务-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