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害怕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严重的焦虑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实际或可能与其所依恋的人分离时显示某种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当这种害怕分离焦虑超出其通常的年龄阶段或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才考虑为病态。多见于学龄前女孩。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焦虑情绪异常,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
概述:分离性 焦虑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离开家或亲人时出现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 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
(1857v1932)、Janet和弗洛伊德。Charcot详细描述了 癔症的临床症状,特别是 抽搐大发作,后人称之为—Charcot大发作―,他强调情绪诱因对 癔症发作有重要作用。Charcot强调暗示与自我暗示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Babinski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不正确的病史询问和检查方法引起;他建立了一些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以鉴别器质性疾病与 癔症。Janet认为本病是 人格分离所造成;Janet观察到精神活动可在不为本人觉察的情况下发生,把本人觉察不到的领域称为—下意识―(subconscious);认为 癔症是一种精神整合功能崩溃状态,有意识范围缩小,注意力下降、 记忆障碍,以及感觉、知觉和运动功能改变;分离(dissociation)是各种 癔症征象的基本障碍。弗洛伊德和Breuer(1892)创用—转换―(conversion)一词,用以说明 癔症的躯体症状是患者的内心冲突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避免严重的 焦虑不安和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转换―和—分离―都属于无意识防御机制。其后, 癔症被区分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弗洛伊德从 癔症研究开创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病是由性创伤,特别是婴儿期本能被压抑而引起,受到创伤的性本能通过转换机制,产生麻痹、 痉挛等症状;Freud把具有这类症状者名为转换性 癔症(conversion hysteria)。转换 性障碍之名称也由此而来。1950年代以后
概述:恐怖性 焦虑障碍简称恐怖症。1871年Carl Westphal(1833v1890)首创agoraphobia(广场恐怖症)一词,指害怕到公共场所去。1877年Raggi创Claustrophobia一词,指害怕进入封闭的空间。Janet(1893)提出精神衰弱的概念,包括恐怖症。弗洛伊德把恐怖症从强迫观念中分离出来,于1918年把它归入 焦虑性 癔症。ICD-8、ICD-9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2)都把恐怖症作为神经症的一个独立类别。ICD-10称本病为恐怖性 焦虑障碍(phobic anxiety disorder),与其他 焦虑障碍和 强迫症等并列于F4一大类之下。DSM-?则将恐怖障碍归入 焦虑障碍项下。     恐怖症是在紧张 焦虑的基础上出现回避行为,即 焦虑症状在特定环境下产生。有些患者仅在少数环境下发作,多数时间不发生 焦虑;但有些患者在多种环境下发作。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对某种客体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和(或)不合理的强烈恐惧。病人明知恐怖过分,不应该、不必要、也不合理,但无法控制,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所害怕的对象是外在的、非个体的,而且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是其特征。如病人对自身疾病或畸形的恐怖,应归属于疑病性神经症。恐怖症有两个特征性表现:对引起 焦虑环境的回避和即将进入该环境时的期待性 焦虑。引起 焦虑的环境包括:场合(如拥挤的环境
概述: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简称广泛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 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 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容易哭泣,但为广泛 焦虑状态的反映,并非提示 抑郁。     GAD是一种慢 性障碍。可逐渐发展和波动,病程可表现为稳定不变型,也可表现加重或缓解型。大多数患者自发病后在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但有1/4的GAD患者可有缓解期(3个月或更长时间内没有症状)。GAD的 焦虑和担忧可因应激而加重。通常,只有当症状持续几个月后才可以诊断为 广泛性焦虑障碍(如DSM-?规定为6个月)。如果不加干预,大约有80%的患者症状可持续3年。如果症状较严重或者伴有激越、现实感丧失、转换症状以及 自杀观念,预后更差。一些慢性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可有短期的 抑郁发作,通常在某次发作中患者会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