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 defects of gastric musculature)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缺损
【主诉病史】 生后十分钟,发现皮肤缺损 【体检辅查】
0
新生儿,足月顺产,出生不到24小时,发现头顶部三处头皮缺损
0
先天性缺损(Congenital Defect of the Diaphragm)多见于胸腹膜裂孔处,胸骨旁裂孔缺损则极为罕见。腹腔内脏器通过缺损处重点讨论胸腹膜裂孔缺损。Bochdalek在1848年首次报告,以婴幼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占活婴的1/4000,左侧占90%,右侧由于有肝脏保护或胚胎期膈的右侧比左侧闭合早而较少发病。

    先天性眼睑缺损(congenital coloboma of the lid)为少见的先天异常。动物试验表明,胚胎期受X线照射及注射胆碱或萘,第2代可发生眼睑缺损先天性白内障及小眼球。有的患者家族有近亲结婚史,也有母亲和女儿或兄弟两人同时患本病的报道。

    先天性斜颈有两类,一类是在颈椎发育缺陷基础上发生的斜颈,即先天性骨性斜颈,少见;另一类为性斜颈,大多为一侧胸锁乳突挛缩、变性所引起,多见,患儿常有产伤或难产病史,少数正常分娩婴儿也可发生性斜颈。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患儿常有产伤或难产病史,出生后7~1O天,一侧胸锁乳突中下1/3处局限隆起,质地坚硬,呈梭形或椭圆形,无红、热、压痛,可随胸锁乳突活动。患儿头部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颈部向患侧转动受限,向健侧旋转稍受限,向健侧屈曲明显受限。随着年龄增长,挛缩的肌肉日趋严重,畸形更加明显。患儿3~4个月后可出现患侧面部肌肉及斜方轻度萎缩,眼睛变小,头部倾斜度渐渐增大,较大些的儿童患侧耳朵可接近肩部,脸部明显不对称,斜方缩短,从而逐渐导致颈椎和上胸椎的侧凸畸形。
    2.查体要点
    (1)患儿出生时常有产伤或难产病史。
    (2)患儿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旋转或向健侧屈曲明显受限。
    (3)患侧胸锁乳突中下段可触及硬块。
    (4)肿块可在数月内自行消退,胸锁乳突变短或挛缩;随着年龄增长,畸形加重,而且邻近器官可能产生继发畸形。
    (5)头面部不对称,如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甚至大小不等,患侧颅骨发育扁平而小,颈胸椎出现代偿性侧凸,肩不平等一系列畸形。

    斜颈(congenital torticollis)的病理基础为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

    麦医生Thomsen详细描述了其本人及家族四代的患病情况,故又称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I临床特征为骨骼用力收缩后放松困难,患病率为0.3~0.6/10万。
概述: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是以强直和肥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遗传性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和隐性(AR)遗传两型。     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首先由Charles Bell(1832)及Leyden(1874)报道,丹麦医生Thomsen(1876)详细描述他本人及其家族中4代20个成员罹患此病,表现为—随意运动强直性痛性 痉挛,伴遗传性 精神障碍―,精神异常可能只是偶然现象。至1948年该家族成员共达315人,每代均有本病患者,共57人。其后有人追溯此家族8代共68例患者,男女均受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少数患者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成年起病患者可由母系或父系遗传而来,说明先天型患儿除遗传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亦接受了母系的某些遗传因素。另一种晚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全身性强直(generalized myotonia),伴远端轻度肌无力和肌萎缩,也定位于7q35染色体。前者称为Thomsen病,后者称为Becker病。     本病是特殊的潜在致死性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1881年Strumpell将该病命名为先天性肌强直,1883年Westphal将其称为Thomsen病(Thomsen?s disease)。Erb对该病作了最初的病理学描述,并发现 肌肉兴奋性增高和肥大两个独特表现。在先天型患儿双亲中受累的总是母亲,但病情不严重,叩击 肌肉引发的强直不明显,电生理学检查可确诊。Harper
概述: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congenital paramyotonia)是由Eulen burg(1886)及Rich(1894)首选描述,故又名Eulen berg病。
    先天性肌斜颈(congenital torticollis)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臀位或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