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自1951年Hufnagel首次引入人工瓣膜治疗 心脏瓣膜病以来,人工心脏瓣膜经历了笼球瓣、笼蝶瓣、侧倾蝶瓣和双叶瓣的发展,改善了人工瓣膜的衰竭、损坏。但各类人工瓣膜手术后,均可引起溶血,这种心脏或大血管疾病的矫正手术治疗后所造成的创面、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安置的异物摩擦、冲击红细胞,使之产生机械损伤,从而发生 溶血性贫血,属于创伤性心源性 溶血性贫血
感想谈33之45--热损伤溶血性贫血
血液病整合诊断 | 红细胞- 发生- 溶血- 烧伤- 贫血
感想谈33之44- 物理损伤溶血性贫血——机械溶血性贫血
血液病整合诊断 | 红细胞- 贫血- 血管- 诊断- 细胞
概 述
    溶血是一组由于后天或先天的各种原因使红细胞遭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系指红细胞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溶血性疾病。根据溶血的发病机制可分为:
   
    ① 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红细胞膜、酶或珠蛋白异常,获得红细胞膜蛋白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外在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自身、同种和血管免疫溶血性贫血,生物和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
    
    ①有无黄疸、输血史。
   
    ②是否有疼痛手足发绀。
   
    ③是否患有淋巴系统肿瘤、骨髓瘤、胃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有无支原体、病毒感染及梅毒等疾病。
   
    ④是否应用青霉素、奎尼丁、奎宁、甲基多巴等药物。
    2.发病情况和症状
    (1)急性溶血:短期内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起病急,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严重的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超过1300mg/L,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
概述: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过早地破坏,其速度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时出现的 贫血
疾病中无机铜引起溶血的代表性疾病。患者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因先天性酶缺陷,肝内铜代谢异常,过量的铜沉积于组织还可引起肝、肾、脑等组织的损害。个别患者在疾病早期(儿童或青少年期)疾病尚未被诊断时,可因大量无机铜进入血液而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成为疾病的首发症状。

    常见于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Evan综合征切除的脾脏。
概述:药物引起的 溶血性贫血较少见,最早于1949年,由Ackroyd首次报道,1953年Snapper及同事又报道3例因服美芬妥因而产生免疫 溶血性贫血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停药后也随即停止。以后又陆续发现许多药物可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并加速红细胞破坏的药物。本病一旦确认,处理通常较容易,且可通过停药或免用同药而防止。
概述:微血管病 溶血性贫血是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 溶血性贫血综合征。其特点是外周血中出现形状各异的破碎红细胞和球形细胞。这种 贫血可发生于多种伴有微小血管病变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