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前列腺泡、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大致相当于上皮非典型增生。多发于前列腺外周区。
   
    ② 低级别PIN:相当于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见于炎症和反应性增生,无明确的癌前意义(可不予报告)。
   
    ③ 高级别PIN:属于癌前病变(86%病例伴发癌),应予报告。
   
    ④ 于切除的前列腺标本中检见高级别PIN时,应尽量多补取组织块制片观察,除外前列腺癌。
   
    ⑤ 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检见高级别PIN时,应在3~6个月内再行前列腺穿刺复查,并每年穿刺复查。

   
    ①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多。
   
    ② 含结石的胆囊切除标本中,高级别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约占0.5%~3.0%(与取材多少和诊断标准差异有关)。
   
    ③ 可进展为胆囊浸润性癌。

   
    (一)良性肿瘤
    1.平滑肌
    2.前列腺叶状肿瘤  临床上多诊断良性增生。
    3.其他  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软骨瘤、纤维黏液性肿瘤等。
   
    (二)恶性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前列腺间质肉瘤、恶性淋巴、恶性叶状肿瘤等。

   
    (一)良性肿瘤囊腺瘤(巨大多房性囊腺瘤):
   
    ① 罕见。
   
    ② 发病年龄28~80岁。
   
    ③ 位于前列腺前列腺外(有蒂),常排尿困难。
   
    ④ 多房性肿物,直径可达数十厘米;囊腔内衬前列腺上皮(PS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二)恶性肿瘤
    1.腺癌  最多见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来源于前列腺上皮和导管上皮
    2.导管癌(子宫内膜样癌、乳头状癌)  少见(占前列腺癌的0.2%~0.8%)。
    3.黏液癌 
    4.印戒细胞癌
    5.鳞状细胞癌和鳞癌
    6.尿路上皮
   
    ① 多继发于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的尿路上皮癌(直接侵犯或沿导管扩散)。
   
    ② 可原发于前列腺(需与继发癌鉴别)。
   
    ③ 光镜病变同膀胱尿路上皮癌。   
    7.样囊性基底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一组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名称。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和外阴非鳞状上皮(Paget’S病及非浸润性黑色素),多见于45岁左右妇女。近年VIN发生率有所增加。VIN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但6O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机制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阴道癌的癌前病变,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阴道鳞状上皮原位癌。
    根据阴道鳞状上皮异常细胞侵犯上皮的程度,VAIN可分为三级:
   
    ①
    Ⅰ级为阴道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即细胞异形性局限于上皮下1/3;
   
    ②
    Ⅱ级为阴道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即细胞异形性侵犯上皮下2/3;
   
    ③
    Ⅲ级为阴道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常变化的细胞可达上皮全层,仅表面细胞成熟,上皮表面有一层扁平的细胞。阴道原位癌是指异常细胞已侵犯上皮全层。
概述:前列腺炎(prostatitis)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为最常见的 泌尿系统疾病。1978年Drach提出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将前列腺炎分为4类:
    ①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ABP);
    ②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
    ③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
    ④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其中,ABP+CBP约占5%,CNP占64%,PD占31%。1995年美国国立 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委员会(NIDDK)推荐的关于前列腺炎的分类方法,也分为4类:?.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急性 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反复 感染);?.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 疼痛综合征(CPPS)(无 感染依据);?.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IP),无主观症状,在评估其他疾患时从前列腺活检中检出或前列腺液中,精液中发现有白细胞。CPPS又分为:?A.
患者42岁,2015年11月24日宫颈活检示:CIN2级;H
0

   
    ① 鳞状上皮(IN)大致相当于非典型增生,分为
    Ⅰ、
    Ⅱ、
    Ⅲ级;级别越高,发展为鳞状上皮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可能性越大。
   
    ② IN
    Ⅰ多可自然消退。
   
    ③ 阴茎鳞状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16、18型)HPV感染时,恶变倾向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