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生脓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 血管增生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 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 皮肤伤口,引起炎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 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 感染无关。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是一种反应血管增生,生长迅速,到一定大小即静止。
【一般资料】 男,30岁 【主诉】 因“发现右足第二三足趾间
足趾结节
化脓性肉芽肿也有先天性的,如何与婴儿血管瘤区分?
丁香园 | 肉芽肿- 临床- 肿瘤- 出血- 治疗
患者,女性,46岁,视力下降2年,间断头痛20余天,既往体
病历讨论
【主诉病史】 【一般资料】 患者,女,45岁。 【主诉
0
概述:肉芽肿松弛 皮肤(granulomatous slack skin)为一罕见的 皮肤T细胞 淋巴瘤的亚型,低度恶性。1973年首先由Convit和Kerdel等以进行萎缩慢性肉芽肿 皮肤 皮下组织炎(progressive atrophying chronic granulomatous dermohypodermatitis)报告。

    真菌脑膜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时。随着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长期、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在真菌脑膜炎的基础上可形成肉芽肿,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新型隐球菌f生肉芽肿
   
    ②组织胞浆肉芽肿或组织胞浆瘤。
   
    ③菌肉芽肿。以新型隐球菌肉芽肿最为常见。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本病起病缓慢,肺部症状可伴有低热和咳嗽。
    (2)神经系统首发症状为额、颞部疼痛,偶有枕部痛,初为间歇,后逐渐转为持续并加重。病人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背痛、颈项强直和脑膜刺激征。病人一般有低热,偶有高热者。
    (3)常有失眠、易激动和精神障碍。长期颅内压增高者,有明显视盘水肿,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而致视力减退,并可出现其他脑神经损害症状。
    2.查体要点主要出现脑组织受压的表现,额叶病灶可出现性格改变、表情淡漠、记忆障碍等,颞叶病灶可出现感觉或命名失语、对侧偏盲及偏瘫等,顶叶病灶多以偏瘫为主。小脑脓肿可出现肢体共济失调。
概述: 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 cheilitis)又称肥大唇炎(hypertrophic cheilitis)、巨唇(macrocheilia),以上唇肥厚 肿胀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唇部慢性反复发生的均质弥漫 肿胀肥厚,最后形成巨唇或结节。也是 梅-罗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      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由 肉芽肿性唇炎、 面神经麻痹和 沟纹舌症状组成,又称唇、面瘫、舌裂三联征。有人认为 肉芽肿性唇炎是 梅-罗综合征的不全形,也有人认为 梅-罗综合征是 结节病的变异形,3者有共同的发病因素及性质,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 梅-罗综合征的3个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可相隔较长时间。 面神经麻痹多在青春期前突然发作,属外周麻痹,与周围 面神经炎所致麻痹难以鉴别。麻痹有部分或全部,单侧或双侧,开始可为间歇,以后变成永久。面瘫与唇可不在同侧。还可出现嗅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出现嗅觉异常, 头痛、头晕。两者是否为同一疾病目前尚无争论,倾向于为同一疾病者较多,称之为Miescher-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概述:脑结核瘤即颅内结核性肉芽肿,是脑实质或脑膜的一种局灶结核,多数由身体其他部位的 结核病灶播散到颅内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少数为弥散 结核脑膜炎残留 感染所致。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脑结核瘤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颅内结核性肉芽肿是位于脑实质或脑膜的局灶结核灶,多为其他部位结核尤其肺结核播散所致。近来来,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颅内结核性肉芽肿发病率显著降低,大多为青少年及儿童。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多表现为头痛及癫痫,此外还出现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2)伴有其他部位活动结核灶或曾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以肺结核居多。
    2.查体要点    主要出现脑组织受压的表现,额叶病灶可出现性格改变、表情淡漠、记忆障碍等,颞叶病灶可出现感觉或命名失语、对侧偏盲及偏瘫等,顶叶病灶多以偏瘫为主。小脑脓肿可出现肢体共济失调。
概述:颅内肉芽肿不是新生物,但属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故也引起 颅内压增高及局限性病灶,故在未有CT及 MRI检查之前,临床上不易与 颅内肿瘤鉴别。颅内肉芽肿是一组病变,多数是由于慢性 炎症或各类 感染的结果,除了真菌 感染以外,尚包括脑结核球、脑 梅毒瘤,各种寄生虫肉芽肿,如 脑血吸虫病、脑 肺吸虫病、浆液原虫等以及 结节病、 黄色瘤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真菌感染比细菌 感染少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