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由Waldenstrom于1944年首次报道,故又称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本病为一种单克隆IgM增高伴有淋巴样细胞增生、有时伴有肾小球损害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髓及 淋巴结中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 淋巴细胞增生,血中单克隆IgM增高, IgM是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故称为巨球蛋白。目前认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低级的淋巴浆细胞性 淋巴瘤。由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肾脏病变,称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renal damage due to primary macroglobulinemia)。     巨球蛋白血症可分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继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两大分类。     1.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多见干耉年人,年龄的中位数为63岁,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浆中异常巨球蛋白的浓度。可分为无症状型、缓慢进展型及进展型。血清单克隆IgM大多数占总蛋白的30%以上,1/3病人的巨球蛋白有冷凝集的特性。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IgM,能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黏着,形成高黏滞血症。在IgG和IgA型
概述:原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primary macroglatulinemia,PM), 是指血中IgM含量显著升高(>10.0g/L)。巨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M(IgM),人体IgM正常含量是0.6v2.0g/L。因其分子量巨大(950000),故又称巨球蛋白巨球蛋白是人体免疫抗体之一,具有溶菌、血型抗体、细胞膜抗原识别受体、激活补体等生物功能。 巨球蛋白血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又称Waldenstr?m 巨球蛋白血症,属恶性浆细胞病范畴,其IgM为单克隆性;继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多继发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IgM多为多克隆性。原发性与继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在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诸方面均有区别,故应鉴别。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系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IgM蛋白(巨球蛋白)的淋巴样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3/100万,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2% ,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高黏滞血症、出血倾向、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WM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职业接触有关,但尚不能肯定。本病有一定遗传倾向,有些家族中有多例WM患者。部分患者由MGUS进展而来。尚有部分报道WM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诊断思路
    多数WM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病程进展缓慢。
    1.贫血    为最常见症状。贫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骨髓淋巴样浆细胞浸润红系受抑制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
医脉通血液科 | 研究- 治疗- 年龄- 诊断- 疾病

    1、成熟B细胞肿瘤,
   
    ①来源于外周血液B淋巴细胞的肿瘤,又称外周B细胞肿瘤;
   
    ②约占NHL的85%;
   
    ③包括若干亚型,各亚型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正常B细胞分化的各阶段细胞相似;
   
    ④最常见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占NHI 的50%,WHO资料);
   
    ⑤近年对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取得进展,开辟了治疗淋巴瘤的新途径,例如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各型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可使胃MALT淋巴瘤消退等。
    2、同义词:
   
    ①分化良好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浆细胞样淋巴瘤(Rappaport分类);
   
    ②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型淋巴瘤(Kie1分类);
   
    ③浆细胞性一淋巴细胞性淋巴瘤(Lukes-Collins分类);
   
    ④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浆细胞样淋巴瘤,Waldenstr6m巨球蛋白血症(工作分类)。
    3、定义: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是由小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样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惰性淋巴瘤。通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大多数病人可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
血液肿瘤与实体肿瘤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邀请了解放军医院血液科的梁雪主任,为大家分享《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医脉通血液科 | 肿瘤- 血液- 讲座- 分享- 医院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瘤,MYD88突变和CXCR4突变为常见的分子学改变,可影响WM治疗的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约50%-60%的WM患者存在MYD88突变而CXCR4无突变(MYD88MUT和CXCR4WT)。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是MYD88MUT和CXCR4WT患者的理想治疗选择,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总缓解率(ORR)为100%,5年PFS率为70%。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自身特征,伴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既存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时要警惕房颤的发生。此外,患者和临床医生也应了解BTKi单药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暂时或永久停用BTKi可能会导致戒断症状和血清IgM水平迅速反弹。...
医脉通血液科 | 研究- 结果- 治疗- 基因- 骨髓

   
    ① LPL是由小B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占淋巴结肿瘤的1.5%。
   
    ② 累及血液、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可浸润肺、胃肠和皮肤等。
   
    ③ 80%病例伴发血清单克隆巨球蛋白(Waldenströmlg巨球蛋白血症),IgM>3.0g/d1。
   
    ④ 病理诊断时应除外可伴发Waldenströmlg巨球蛋白血症的其他B细胞淋巴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等)。
   
    ⑤ 有的LPL合成但不分泌IgM,不拌发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概述: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primary monoclonal gammopathy)既未定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1961年Waldenstrom首先发现,又称为良性单克隆球蛋白病。     单克隆球蛋白病可分为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和继发性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是具有以单克隆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指血清中有M蛋白成分,但其重要性在于MGUS有时会进展为单克隆球蛋白疾患如 多发性骨髓瘤(MM)、原发性 淀粉样变性及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可引起肾损害。     继发性单克隆球蛋白血症见于慢性 淋巴细胞型 白血病、 淋巴瘤、 结肠癌及其他癌肿;非 肿瘤样疾病,如黏液 水肿样苔藓(iichen myxedematosus,即病人有弥漫性 皮肤及内脏的血管壁酸性黏蛋白沉积,血清M蛋白成分明显增高)、戈谢(即高雪,Gaucher)病、慢性活动性 肝炎、 结缔组织病及 重症肌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