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双侧束支传导阻滞(bilateral bundle-branch block,BBBB)简称双束支阻滞,亦称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或左加右束支阻滞。是指左、右束支主干同时发生阻滞。左或右束支阻滞程度可呈
    一、
    二、三度阻滞。当左、右束支阻滞均呈三度时则称完全性双束支阻滞,其图形与三度 房室传导阻滞相似。左、右束支也可同时一度、二度阻滞,也可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滞,使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复杂,称为不完全性双束支阻滞。其确 切诊断仍需作希氏束电图定位。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它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沿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肌除极。如激动的起源及(或)传导的速度或顺序不正常,即形成心律失常。
    以下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从心房通过房室交界传至心室的激动受阻。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按受阻程度可分为I度、
    Ⅱ度和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房室传导系统发育缺陷,感染性心肌炎,心肌病和风湿热,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强心苷中毒,低钾或高钾血症,心内手术创伤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致使激动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不能下传所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按其阻滞程度不同,在心电图上分三度:第
    Ⅰ度:全部激动能下传到心室,但速度减慢;第
    Ⅱ度:部分激动不能下传到心室;第
    Ⅲ度,全部激动不能达到心室,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的病因有:
   
    ①药物作用:以洋地黄作用最为常见,过量的奎尼丁或普鲁卡因酰胺也可产生
    Ⅰ度或
    Ⅱ度阻滞
   
    ②各种感染:以风湿性心脏炎最为常见。病毒性或原因不明的心肌炎、急性感染也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一般资料】 患儿女,14岁 【主诉】 因“活动后胸闷
0
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branch block,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概述: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branch block,LBBB)简称束支阻滞,包括左束支主干部阻滞及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双阻滞。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远较右束支阻滞少,30岁以下的患者发生率更低,左束支阻滞在4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为3.6%,40岁以下者为0.9%,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比左束支阻滞高8v16倍。
概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eft anterior hemiblock,LAH)又称左前半阻滞
【主诉病史】 患者,男,20岁。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1年余
0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又称室内阻滞,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室内传导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室内传导系统的病变可波及单支、双支或三支。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血管病,亦可见于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此外,正常人亦可发生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左前分支阻滞较为常见,左后分支阻滞则较为少见。单支、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间可听到第
    一、二心音分裂。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与完全性房室阻滞相同。由于替代起搏点在分支以上,起搏频率更慢且不稳定,预后差。
概述: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ck,LMFB)简称中隔支阻滞,又称左间隔分支阻滞,简称间隔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等,也称前向性传导延缓。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侵权- 投稿- 图片-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