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双向性 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同一导联出现两种形态相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按顺序交替出现。Schwensen于1922年首次报道洋地黄 中毒出现的双向性 室性心动过速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是一种少见却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医脉通 | 过速- 增加- 患者- 细胞- 心律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简称室速。
张璇, 王劲风, 汤圣兴. 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进展[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 28(5): 345-351.
实用心电学杂志 | 室速- 消融- 患者- 导管- 心脏病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SVT通过旁路下传心室,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
医脉通 |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Gallavard于1922年首先报道的。它多发生于无器质性 心脏病依据的患者,经检查是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发作诱因、心电图表现、有创伤法检查结果和对药物不同反应等将它分为两大类,共3种。     1.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LBBB型IVT)  亦称右心室型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有以下两种类型。     (1)左束支阻滞型非持续性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     (2)左束支阻滞型持续性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     2.右束支阻滞型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RBBB型IVT)  亦称左心室型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可分为持续性和非持续性,后者较少见。
概述:束支折返型 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BR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持续性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由希-浦系统大折返引起。
概述:病理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thologic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PVT)通常称为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此类 室性心动过速多起自器质性 心脏病(尤其是 冠心病 心肌梗死),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其心电图特点与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两者常不易被鉴别,然而后者多发生在正常健康人,预后良好,因此由于完全迥异的病因,故两者的及时鉴别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对前者冠以—病理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名称,能更好地反映其本质。本型也称 期外收缩( 早搏)型 室性心动过速。本型 室性心动过速属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可分为两型:     1.病理性非持续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为连续5个或5个以上的 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持续在30s内自行终止。占病理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70%。它与病理性持续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电生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主诉病史】 【一般资料】 女性,63 岁 【主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