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是起自皮肤或黏膜上皮层的一种恶性肿瘤。睑缘是好发位。发病率较基底细胞癌少,占眼睑恶性肿瘤的的2.4%,但其恶性程度却较基底细胞癌高, 发展快,破坏力大。可破坏眼组织或因鼻窦或颅内侵犯而死亡。淋巴结常有转移。男性较女性多,老年人多于年轻人。 
诊断思路
   
1 .病史要点 
    鳞状细胞癌好发于下睑,围绕睑缘。表现为眼睑无痛性结节,生长缓慢全身转移少见。患者可因颅内蔓延、继发感染、贫血、衰竭、恶病质而死亡。 
    2 .查体要点 
    病变初起为局限性隆起如乳头状、结节状或菜花状。质地硬,无疼痛。逐较长大表面破溃形成溃疡。溃疡的特点是溃疡深,边缘高起、参差不齐,有时可有潜行性边缘,呈现火山口状,易出血、感染,有奇臭。肿瘤可向周围组织蔓延,破坏眼球。后期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或蔓延至颅内导致死亡。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约占眼睑恶性肿瘤的85%~95%。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发,老年人多于年轻人。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好发部位为下睑内眦侧。病人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很少淋巴腺转移。但继发感染、严重破坏组织后可引起剧烈疼痛,可侵及鼻窦或颅内而引起死亡。  
    2.查体要点 
    病变初起为小结节状,表面可有曲张的毛细血管。富含色素。质地坚,生长 缓慢,无疼痛感。经数年或数月后缓缓增大,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边缘参差不齐,潜行在皮下穿掘,向四周扩展,易出血。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当,扩大常改变其原来的面形成菜花状,可能会误诊为鳞状细胞癌或恶性黑色素瘤。 

     睑腺炎(hordeolum),也称麦粒肿,俗称“挑针眼”,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分为睑腺炎(external styes)和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两种。为睑腺炎为剪毛毛囊根部皮脂腺(Zeis 腺)或汗腺(Moll腺)急性化脓炎症,内睑腺炎为睑板腺(Meibomain腺)急性化脓性炎症。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患部有红、肿、痛、热急性炎症的表现。睑腺炎为睫毛毛囊根部皮脂腺(Zeis 腺)和或汗腺(Moll腺)急性化脓炎症,在病变早期有痛痒感,后逐渐加重,病变早期红肿弥散、胀痛、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硬结。病灶在外眦部者,常引起外侧球结膜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病变部位化脓,脓头在睫毛根部,脓肿破溃排脓后,红肿迅速消退,疼痛随之减退,内睑腺炎是睑板腺急性化脓炎症。因受睑板组织的限制红肿或侵犯整个睑结膜面充血明显,可见黄色脓头在睑结膜面或睑缘睑板腺开口处形成。脓肿破溃脓液可从睑板面排出后红肿消退。
     如致病菌毒性强或患者全身抵抗力弱,炎症可波及多腺体形成多发性脓肿,或侵犯整个睑板,引起眼睑脓肿或睑蜂窝织炎。此时眼睑红肿明显,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并波及同侧面部,球结膜水肿剧烈,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 全身症状。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而危机生命
    2.查体要点
    主要体征为眼睑局限性红肿,炎症严重时可有上下睑红肿,皮温增高,有局限压痛,眼睑可扣及结节,早期质地变软并可有波动感。发生在眦角者可有球结膜水肿。
    轻者经治疗或未治疗而自行消退,或3~5天后硬结变软化脓,脓头在睫毛根部(睑腺炎),睑结膜面或睑缘脸板腺开口处(内睑腺炎)形成排脓。重者常伴有同侧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睑缘炎( blepharitis ) 是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多为双眼发病。睑缘为皮肤与结膜移行处,富有腺体组织且暴露于外界,易于沾染尘垢和病菌而发生感染。疲 劳、体弱和屈光不正为常见的诱因。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三型: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和眦部睑缘炎。  
     鳞屑性睑缘炎( squamous   blepharit is ) ( 彩图 1 ) 是由于睑缘腺体分泌旺盛, 加上轻度感染而引起的 睑缘部慢性炎症。溃疡性睑缘炎( ulcerative   blepharitis ) 为睑缘的慢性或亚急性炎症,又称为化脓性睑缘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眦部睑缘炎 ( blepharitis   angularis ) ,多见于双侧,主要累及内外眦部睑缘,是由摩一阿( Morax - Axenfeld ) 杆菌感染所致维生素B2缺乏或养不良者好发。睑缘高度充血,有小溃疡和小脓疱,睫毛根部有脓痂附着。睫毛可脱落,睫毛囊被破坏,形成倒睫和秃睫。久病不愈者睑缘肥厚、外翻,上下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角膜炎、溢泪等并发症。 
诊断思路
    1 .病史要点 
    鳞屑性睑缘炎自觉症状轻微,或有睑缘轻度干痒、刺痛和异物感。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 在不良环境中工作者患此病。溃疡性睑缘炎症状较重,干痒、刺痛和烧灼感明显。眦部睑缘炎常见于双眼眦部位,眦部刺痒、异物感,畏光, 流泪。  
    2 .查体要点 
    ( 1 )鳞屑性睑缘炎: 睑缘充血, 睫毛根部及睑缘表面有灰白色鳞屑附着, 由于皮脂的溢 出可与鳞屑相混, 形成黄痂。祛除黄痂后可见睑缘充血、水肿,但没有溃疡。睫毛可脱落, 但可
 
     睑内翻(entropion ) 是指睑缘方向内翻转,睫毛随之而内转刺激角膜。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根据病因可分为痉挛性睑内翻(spastic  entro pion ) 、瘢痕性睑内翻(cicatricial  entropion ) 和先天性睑内翻(congenital   entropion ) 。痉挛性睑内翻主要发生在下睑。由于结膜炎、结膜物、角膜炎的刺激,引起睑部轮匝肌痉挛,长期包扎绷带也是诱因。无眼球、小眼球、眶内脂肪不足和眼睑皮肤松弛者容易发生。老年人皮肤松弛, 眶组织萎缩、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乏足够的支撑而致痉挛性睑内翻称为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由于睑结膜、睑板瘢痕收缩引起。主要由沙眼、结膜烧伤、天疱疮等引起,常伴随倒睫。先天性睑内翻常见于幼儿,通常伴有其他异常,如睑板发育不良,小眼球,可以与先天内眦赘皮同时存在。双眼下睑多见
诊断思路 
    1.
病史要点
     痉挛性睑内翻多见于下睑,瘢痕性睑内翻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先天性睑内翻双下睑多见。由于睫毛刺激角膜患者自觉畏光、流泪、异物感和睑痉挛。长期睑内翻倒睫可引起角膜混浊、新生血管、溃疡等并发症,使视力严重受损。
    2.查体要点
    睑板特别是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睫毛触及角膜使角膜上皮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病史长者角膜可见新生血管,失去透明性,导致视力障碍
     
    翼状胬肉( pterygium) 是结膜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其外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多发生在睑裂处鼻侧球结膜,颞侧少见,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表现为睑裂处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侵入角膜。迄今为止,翼状胬肉的具体病因以及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此外,烟尘、干燥等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临床上可见近赤道地区和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发病率较高,如农民发病率27.2 %~10.95 %,渔民发病率为42 .59%,近年来多数学者赞同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可有与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增生活跃,并发生炎症、血管化;姐结缔组织塑形,角膜“ 结膜化”,从而发生翼状胬肉(Coroneoteo翼状胬肉发病的两阶段发展假说) 。此外,也有理论认为可能与
    Ⅰ型免疫反应有关,因为翼状胬肉组织症理学检查发现其基质中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是结膜组织的增殖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在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牛中还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失衡,使增生、分化活跃的上皮基底细胞正常的凋亡受到抑制,也可能促成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诊断思路
   
 1 .病史要点 
    翼状胬肉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出现经常眼红,或轻度的异物感。当翼状胬肉侵及角膜,接近瞳孔区时,可能会因为角膜散光或者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少见较大的胬肉会妨碍眼球运动,导致复视。  
    2 .眼部检查 
    可见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方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侵入一般将其为头、体、尾三部分。按其进展与否,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两型: 
  
【主诉病史】 发现颈部肿物 【体检辅查】 见下图 【
0

    黄斑水肿是由于不同眼内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病理变化过程,是机体对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一种非特异性病理反应,可继发于多种眼病(如糖尿病、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白内障术后等),由于病变位于黄斑区,因此常影响视力,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渗出液体呈囊样积聚于中心凹旁视网膜的内核层和丛状层,称为囊样黄斑水肿,若液体广泛积存使视网膜呈弥漫性增厚达2PD以上面积并累及中心凹无血管区时,称为弥漫性黄斑水肿。黄斑水肿可能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机体代谢异常、视网膜血管梗塞性病变、视网膜缺血、玻璃体机械性牵引和眼内炎症介质的作用等,最终均可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或蛋白质聚集于视网膜的内核层和丛状层或因缺血诱发Müller细胞的变性和水肿所致。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有糖尿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中间葡萄膜炎,VKH,白塞病,后巩膜炎,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新生血管,白内障术后等病史。视力缓慢下降,可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睑板腺囊肿( hlazion )又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的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为睑板 腺排出受阻,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发病。 
诊断思路 
    1 .病史要点
     睑板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 病程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异物感,一般不影响视力。但较大的病变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使视力下降。病变多发生于上睑。也可上下睑同时发病。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发。肿块大小不一,较小的囊肘肿可自行吸收,也可逐渐大, 变软后自睑结膜面破溃,排出胶样物,该处留有肉芽组织。继发细菌感  可有内睑腺炎的临床表现。   
     2 .查体要点
      眼睑皮下类圆形硬结,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境界清楚,无压痛,与皮肤不粘连。其表面皮肤正常。相应的睑结膜面呈局限性紫红或紫蓝色充血。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它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在病理组织学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千酪样坏死。由于睑板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Stargardt病(Stargardt’disease,STGD)是一种双眼对称性进行性遗传性黄斑部营养不良。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X-连锁隐性遗传。本病和以往所说的眼底黄色斑点病(fundus flavimaculatus,FF)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型,前者黄色斑点限于后极部,中心视力下降和黄斑变性发生于20岁前;后者黄色斑点散于后极部周围,发病较晚,多于20岁以后,中心视力下降和黄斑变性程度较轻。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双眼发病,20岁前出现视力减退,大多在6~15岁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