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占并行心律的60%。并行心律心动过速(ventricular parasystole tachycardia)较其他并行心律心动过速多见。

    心律失常是器质心脏病常见的就诊和死亡的原因,心律失常也可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者,其中部分患者为离子通道病,如先天性长QT或短QT间期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等。心脏结构正常且无离子通道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除特发性心室颤动外,一般预后良好。器质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速)和心室颤动是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速相对规则,可以是持续(持续时间≥130秒),也可以是非持续(<30秒),可以是单形也可以是多形性的。多形性速与单形速相比,频率更快且不稳定。虽然有很多鉴别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的方法,但有时速的确诊较困难。在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宽QRS波心动过速预测速阳性准确率为95%。折返(reentry)是器质心脏病室速最主要的机制。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植人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导管及外科消融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联合治疗。对于冠心病室速,ICD效益直接与心功能相关。治疗速的目的,一是防止有症状速的复发,二是防止速引起的猝死。本章节主要讨论单形速。
    器质心脏病单形速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其他病因包括致心律失常右发育不良/致心律失常右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和肥厚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室修补术后和心脏肿瘤等。心肌梗死后持续单形速常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瘢痕形成以后,发生率大约3%。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进展,如静脉内溶栓、急诊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PCI)和急诊外科介入治疗,更早更完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和相关的并发症,心梗后单形速发生率已下降到1%。但由于人口老年化,心肌梗死后单形速发生的总数与过去相比,并未显著减少,且有增加的趋势。持续单形速的另一常见病因是致心律失常右发育不良,这一具有遗传背景的原发性心肌异常,最早报道1982年,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和诊断技术普及,如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和介入电生理学的普及,已认识到这种疾病是速和心脏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持续单形速也可见于无器质心脏病患者,被称之为特发性速。与欧美国家相比,特发性速亚洲报道较多,可能

    房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房速)是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也曾归于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的范畴,其界定的范围尚未完全统一。广义的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组织邻近的血管,与房室结传导无关的一种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的频率多在120~220次/分,表现为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和持续无休止心动过速。房速确诊时应注意除外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频率150~250次/分。
    房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房内折返、自律和触发性房速。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可分为短阵房速、阵发持续房速、无休止房速和慢性房速。综合临床和心电生理特征可分为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nappropriatesinus tachycardia)、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inoatrialreentrant tachycardia)、房内折返心动过速(intra-atrial reefltrant tachycardia)、异位房心动过速(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多源心动过速(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上述3种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了房速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点和对临床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但均难以全面包括临床上所有类型的房速,而且在临床上房速的机制常常是复杂而难以确定的,即便是通过电生理检查有时也颇为困难。
    2001年7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orthy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NASPE)联合专家组,对房扑和规则的房速提出了一个新分类法,如下:
    房速是规则的心房节律,有恒定的≥100次/分的频率,起源自窦房结区域之外,其发生机制是局灶(foca1)或大折返(macroreentrant)。心电图上,扑动传统地适用于一种规则的心动过速,频率≥240次/分(周长≤250ms
概述: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inoatrial reentry tachycardia,SART)亦称窦房结折返心动过速(sinus nodis reentrant tachycardia,SNRT),是指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内及其毗邻的心房组织之间,特别是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一个适时的 房期前收缩受阻于窦房结边缘某部,而经另一部缓慢传导便可引起窦房结内折返,导致阵发性折返窦房结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首先应评估血液动力学情况,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尽快终止速。其他治疗原则包括:(1)消除诱发速的诱因;(2)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3)预防速再发;(4)预防猝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可用的药物有哪些?应该如何选择呢?
医脉通综合 | 药物- 剂量- 静脉- 心脏病- 血液
概述: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 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亦称 期前收缩型房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心动过速
概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可分为慢-快型、快-慢型两种AVNRT。
概述: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是指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强度中度增高触发机制所引起的房心动过速。AAT可分为急性和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慢性AAT在房 心律失常中讨论)。这里主要介绍急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因自律增高引起。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均可为致病原因。洋地黄中毒特别在低血清钾时易发生这种心律失常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作       者:李玉琴,景永明,李世锋,张芳芳作者单位: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科(李玉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景永明,李世锋,张芳芳)通信作者: 景永明,E-mail:jing-yongming@163.com摘 要探讨散点漂移法在快速分析房并行心律合并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未下传中的应用价值,为快速分析相关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选择房并行心律合并频发房早未下传的典型病例以及房并行心律合并成对房早单个下传等心律失常病例,结合散点漂移法分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总结分析技巧。房早未下传所致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右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前后均延长,特征点集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左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右下移。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是破解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
实用心电学杂志 | 早搏- 病例- 时间- 心电图-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