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大脑半球胶质瘤(pediatric glioma of cerebral hemisphere )较成人相对少见。广泛累及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晚期可累及脑干。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颅内高压(约75%)、 癫痫(约25%)及不同部位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偏瘫、失语、神经内分泌异常、 视神经萎缩及小脑症状等。
概述: 脑干胶质瘤(glioma of brain stem)占儿童 神经系统 肿瘤的10%v20%,平均发病年龄为5v9岁。分为5型:局限型、囊性型、外部生长型、颈延髓交界型及内部浸润型 肿瘤。前4种多为低度 胶质瘤,而内部浸润型 肿瘤多为高度 胶质瘤,并可有转移。常有相应的 脑神经损害症,如口眼歪斜及吞咽发呛(?、?、
    Ⅰ 脑神经损害)、走路蹒跚及肢体 共济失调(小脑损害症)等,颅高压症状相对较少。
概述: 视神经胶质瘤( optic glioma)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以儿童较为多见。大约1/3的 肿瘤仅局限于一侧视神经,而2/3的患者联合有视交叉、下丘脑、三脑室底及视束的侵犯。20%v50%的 视神经胶质瘤患儿合并有 神经纤维病,而15%的 神经纤维病患儿表现有视神经的侵犯。本症属生长缓慢的 良性肿瘤, 肿瘤的自然病程多种多样:一些类似 错构瘤, 肿瘤很小,可许多年不生长;而部分 肿瘤可表现隐袭性视力损害、个别有 性早熟。

    胶质瘤是指神经外胚叶组织发生的肿瘤,包括两类:一类是由神经问质细胞(胶质细胞)形成的,叫胶质瘤;另一类是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形成的,没有统一名称。由于两类肿瘤不好区分,且胶质瘤的发生率远远大于神经元肿瘤,故临床上把它们统称为胶质瘤
    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0/10万。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占全部脑肿瘤的33.3%~58.6%,平均43.5%。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85:1。胶质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后又逐渐下降。在部位上,儿童及少年以后颅窝及中线肿瘤多见,成年人以大脑半球肿瘤居多,而老年人则胶质母细胞瘤占优势。胶质瘤的部位与病人的年龄有一定关系。例如,脑干肿瘤多见于儿童而少见于成人。胶质瘤的类别与病人的年龄也有关系。例如,小脑肿瘤(髓母细胞、星形细胞和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或少年;大脑星形细胞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则多见于成人;成人的脑干肿瘤常见为星形细胞,而儿童脑干胶质瘤则常为极性成胶质细胞瘤
    胶质瘤大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占全部胶质瘤的51.4%,其中又以额叶最多(占大脑半球胶质瘤的46%),颞叶次之(占35%),顶叶更次(占15.6%),枕叶最少(占2.6%)。两侧半球发生胶质瘤的几率差别不大。髓母细胞主要见于小脑。星形细胞和室管膜瘤平均分布于脑组织的各区域。不少胶质瘤范围广泛,影响几个脑叶甚至两侧大脑半球
    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研究表明,胶质瘤和其他系统恶性肿瘤一样,由在细胞染色体上存在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后天诱因作用下发生表达改变而致,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逐渐演变过程。诱发胶质瘤的可能因素有遗传、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除可向周围脑组织浸润外,还可以沿脑白质纤维生长,甚至可以扩展到对侧半球。虽然有些胶质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临床过程却并不是良性。胶质瘤细胞极少发生颅外转移。某些恶性程度较高,位于脑表面和脑室内,质较脆者,细胞容易脱落并沿脑脊液在脑表面播散种植。
 
效应。T1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呈广泛高信号区,T2像和质子像显示的病变范围比T1像提供的信息有价值,可发现单个或多个病灶强化。SPECT及PET检查比MRI扫描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广泛。
    脑神经胶质瘤病的脑标本重量增加,肉眼可见病变区大脑广泛肿胀,质硬,灰白质界线模糊(这一点有助于最后的诊断),脑回变平,占据大部分大脑半球,整个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者包括丘脑、基底节、视交叉、脑桥、延髓及其脊髓上段等不同范围,均有报道;切面看不到实质肿块,正常和病变区无界线,大脑的结构轮廓仍存在,皮质、髓质、胼胝体、基底核等结构均原封不动地保存,只是弥漫性增大,病变侧侧脑室变窄。个别发现脑叶有界线欠清的肿块或呈颗粒状,中度发硬,可伴出血和软化;少数导水管受挤压,脑室系统明显变窄或扩大等。除非有间变区,一般少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显微镜下见胶质瘤细胞在大脑两半球、丘脑、基底核、小脑齿状核、脑干、视交叉、第三和第四对脑神经、上段脊髓乃至自上而下至第九胸髓及软脑膜下的胶质瘤广泛浸润,向神经元和血管周围及Virchow-Robin间隙的白质与灰质区浸润,基底核外周和血管周围较密集;腰髓以下无细胞浸润,但发现后柱有灶性胶质细胞堆集。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及软脑膜下呈浸润性生长,不形成局部团,而基本的原有解剖结构无破坏。增生的肿瘤细胞一般都是星形细胞系列,并可发现各种不同阶段的细胞,大多数以银染证实为星芒状星形细胞和单双极的长形细胞,后者被认为是成胶质母细胞(spongioblasts)。还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介于星状和极性细胞之间的细胞。细胞体积较小,形态各异:卵圆、梭形和多形都有。胞浆小量或中等量。细胞核形态多种多样,呈多形性,可有卵圆形、圆形、菱形、双极或多棱突出的。巨细胞和细胞有丝分裂相常见;新形成的胶质纤维也很突出,纠缠在增生的胶质细胞之间。细胞浸润处神经组织结构轻度破坏。在大、小脑的皮质,增生的胶质细胞靠近软膜下,形成更密集的增生带,有时向软膜外突出,肉眼呈颗粒状。白质髓鞘受损增厚,也有髓鞘脱失,但神经柱常保持,少有受损;星形细胞和少支胶质细胞多见,白质内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于传导束问。细胞还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年第45卷第2期论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胶质瘤- qq- weixin- 功能区- 患者

概述
   
视交叉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于视交叉的肿瘤。病理学改变以星形细胞为多见,儿童常为I~
    Ⅱ级,成年人为
    Ⅲ~
    Ⅳ级。
概述:脑干 胶质瘤(glioma of brain stem)占儿童 神经系统 肿瘤的10%v20%,平均发病年龄为5v9岁。分为5型:局限型、囊性型、外部生长型、颈延髓交界型及内部浸润型 肿瘤。前4种多为低度 胶质瘤,而内部浸润型 肿瘤多为高度 胶质瘤,并可有转移。常有相应的 脑神经损害症,如口眼歪斜及吞咽发呛(?、?、
    Ⅰ 脑神经损害)、走路蹒跚及肢体 共济失调(小脑损害症)等,颅高压症状相对较少。
概述: 鼻神经胶质瘤(nasal glioma)为罕见的良性 先天性肿瘤。为异位性神经组织。病因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表现为皮损呈坚实性,光滑性,淡红蓝色到紫红色结节。X线拍片、临床表现、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患者:女,59岁,因自觉疲乏无力8个月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0天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入院后查体:意识清,双瞳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言语
中国实验诊断学 | 患者- 胶质瘤- 诊断- 手术-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