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属于同族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iso-immune hemolytic anemia)的一种,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它是由 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 黄疸,故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疾病。     由血型抗原所致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多见于几种抗原性强的血型,如ABO系统及Rh系统等,由ABO血型抗体所致者为ABO溶血病,由Rh血型抗体所致者为Rh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期间对自己缺乏的胎儿红细胞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经胎盘传入胎儿体内所产生的溶血性贫血。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6个,其中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较常见,且溶血的程度较重。

Rh血型抗原来源于第1对染色体上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共有6个抗原,即C、c、D、d、E、e,其中D抗原最早被发现且抗原性最强,故凡具有D抗原时,称为Rh阳性。至今尚未鉴定出d抗原的存在,仅为理论上的推测,故以d表示D的缺乏。DD和dD为Rh阳性,dd则表示Rh阴性。
概述:Rh血型抗原是受第1对染色体上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共有6种抗原,即C与c;D与d;E与e。其中D抗原最早被发现且抗原性最强,故凡具D抗原时称为Rh阳性。迄今尚未定出抗d,故难以证实d抗原的存在,现仅以d表示D的缺乏。DD和dD均是Rh阳性,dd则表示Rh阴性。Rh阴性的频率在种族中有差别:在白种人群中约占15%,美国黑人中占5%。我国汉族人群中则低于0.5%,而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如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Rh阴性占人群比例5%以上。     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即C、c、D、d、E、e,其中d抗原目前尚无抗血清,故能测出的只有5种。6种抗原中以D抗原最强,致病率也最高,占Rh因子中的80%以上,故临床上常以抗D血清来定Rh血型
【主诉病史】 【一般资料】 男,系第3胎,第3产,孕38
0
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发病于胎儿和新生儿的早期。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当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时,可使其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这对孕妇无影响,但病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而死亡,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都将受到影响。
患儿,男,3天,全身皮肤黏膜黄染2天入院。母亲血型O型Rh
黄疸,溶血
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属于同族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iso-immune hemolytic anemia)的一种,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它是由 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 黄疸,故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疾病。     由血型抗原所致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多见于几种抗原性强的血型,如ABO系统及Rh系统等,由ABO血型抗体所致者为ABO溶血病,由Rh血型抗体所致者为Rh溶血病。
时间:2014-05-21T-2014-05-24T
地点:四川 成都市
概述
    新生儿同族免疫溶血性贫血主要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贫血,发病机理等见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