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系原发于血液或造血组织或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以白血病最为多见,其病理特征为骨髓及造血组织中出现多种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及其他组织被增生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白血病细胞无限增殖后,骨髓腔内压力增高,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膜,因此可产生不定型的疼痛。白血病疼痛实质上属于癌痛之一,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血液患者会有疼痛经历。在各类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类,其以恶变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增生为特征。这些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聚集,达到相当数量就会抑制正常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由此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黏膜感染或溃疡,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组织浸润,以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周身出现不定时疼痛,以关节疼痛最为常见。如何使血液病晚期患者减少身体及精神痛苦以达到“安乐而去”,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是年轻妇女常见的症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生长性疼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在小儿生长旺盛期之前的一种肢痛症。此病临床并不少见,学龄儿童的5%发生过此疼痛。发生疼痛的最常见的年龄是11岁,l1岁学生中约20%的男生和30%的女生有此疼痛体验。经调查发现,男孩的总发病率是12.5%,女孩是18.4%,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小儿发育快、腿部负担过重、下肢骨骼充血有关,亦有人认为系小儿膝关节韧带松弛,关节面受力不均衡,关节摇摆不稳而引起疼痛

    带状疱疹是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皮肤损害及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此病的首次感染常发生在儿童。

    第1~4颈神经与头痛关系密切,颈源性头痛是小儿最常见的头痛。本病持续存在,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小儿颈部肌肉、韧带及关节囊较薄弱,支架结构不稳定,减弱了对颈部的保护作用。小儿的颈部活动过强,或长时间低头学习,易引起颈部组织的疲劳和损伤,继发软组织炎症,刺激神经引起头痛。另外,咽后壁上部的血液注人齿状突周围的血管丛,此部位无淋巴过滤,咽部炎症可直接扩展引起咽后部肌腱炎、齿状突周围韧带炎及滑囊炎,炎症可直接刺激神经和血管引发头痛。慢性炎症的病灶位于颅底和上部颈椎,侵犯颈神经后支引起头痛。颈源性头痛也可产生于颈部肌肉组织,一方面神经根,特别是其腹侧的运动神经根(前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另一方面,持续性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引起肌筋膜炎,产生疼痛,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疼痛。长时间低头学习,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姿势,使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冗长而乏味的精神活动或体力劳动,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颈部神经一肌肉的紧张,这些都是小儿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少数妇女于输卵管结扎术后或其他绝育手术后出现持久性腹痛,可能是由于手术方式、手术损伤或术后炎症而引起术后输卵管血管损伤,输卵管扭曲粘连,导致阔韧带内血液循环受阻,静脉怒张所致,严重者盆腔静脉淤血扩张呈“瘤状”,管腔直径可达1cm以上,此称为“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由皮肤创面愈合后形成或正常皮肤自然发生的瘢痕引起的原发性疼痛,称为皮肤瘢痕痛。此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皮肤瘢痕痛是由瘢痕部位的向心性、离心性交感神经反射引起,其发生机制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相同,而且症状亦十分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小灼性痛”(little causalgia)。

    病因较复杂,常是腰背部扭挫伤、单一姿势、寒冷或某些先天畸形,可致骶棘肌、背阔肌、斜方肌等肌肉筋膜劳损、水肿、痉挛,若得不到缓解而持续,久之则出现纤维性变及持续腰痛。本病常与肌肉扭伤并存。

    多为继发性,常与外伤有关。常见于脊柱结核、骨折、畸形所造成脊柱后突畸形的棘突处。小儿的第3、4腰椎棘突上附着的韧带较薄弱,腰部剧烈活动时易损伤引起继发炎症。棘突上滑囊受摩擦、压迫或风湿等因素影响产生无菌性炎症、水肿、充血,病程长者棘上韧带增厚、粘连。

    盆腔慢性炎症,一般多由急性炎症而来,对急性炎症未能治疗,或虽经治疗而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或无急性炎症的过程直接发生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