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于1878年首先由Leber报导。以往由于发病率不高,文献上较少提及。50年代以后,国面值外报导逐渐增加。近10年来,本病在我国亦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事实上,在那些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些就可能是真菌的,值得重视。
    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rnal vein occlusion,B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本病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内的急性血流梗阻。分为非缺血型及缺血型两种类型。
现病史:患者男性,41 岁。2个月前在农田中劳动时右眼不慎被
0
细胞角膜溃疡(bacterial corneal ulcer)是角膜上皮在受到损伤之后遭受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淋病奈瑟菌及摩拉克菌等病原菌引起角膜化脓感染。农作物、指甲划伤、铁屑异物伤、接触镜的磨擦伤是近几年来致伤因素。农村地区肺炎链球菌、秋夏收割季节绿脓假单胞菌是主要致病原。
概述:近20年来, 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致盲 角膜疾病。目前认为 真菌性角膜炎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眼局部的微环境,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真菌生态平衡破坏所致,同时与眼科工作者对 真菌性角膜炎的深入研究及不断认识,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也有关系。     真菌仅次于细菌,是常见化脓 角膜溃疡第2位的病原体。在湿热带气候的地区更为常见。真菌是微生物环境中正常的组成部分,尽管眼睛持续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外眼防御功能的存在,正常情况下 角膜极少发生 真菌感染。 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一般均有诱发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角膜外伤。另外, 眼表疾病,特别是泪液的异常、隐形眼镜的配戴以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至少有70属的真菌可引起 角膜 感染,主要是丝状真菌和酵母菌。丝状真菌的特点是能够产生菌丝。菌丝分为带有中隔的菌丝和无中隔的菌丝。大多数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带中隔菌丝的丝状真菌造成的,常见的有镰刀菌属、曲霉菌属、支顶孢及青霉菌属。酵母菌中主要有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在世界范围内,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是最常
是一种最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症状剧烈,发展迅速,可于24~48小时内破坏整个角膜,数日内即可失明,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并作好消毒隔离,严防交叉感染。
投稿邮箱:375618333@qq.com 医信眼科 yixin_yk
医信眼科 | 角膜- 手术- 移植- 病例- 复明
匐行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角膜溃疡,因病变向中央匐行扩展,故名。前房常有积脓现象,又称前房积脓角膜溃疡
 
     蚕蚀性角膜溃疡( Mooren ’s  ulcer ) (彩图3)是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进行、疼痛角膜溃疡。确切病因不明,可能是某些炎症、感染、手术或外伤等因素诱导改变了角膜上皮及结膜的抗原性,使机体产生 自身抗体,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所致。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49年,Bowman首次描述了该病,1867年,Mooren 详细描述了此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了临床诊断标准,故该病又称为Mooren溃疡。Wood和Kaufman ( 1971年) 描述了蚕食性角膜溃疡的两种类型:工型为良性型,多为单眼发病,发病年龄35岁以上,症状较轻,浸润较局限,病情发展缓慢,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好;
    Ⅱ型为恶性型,常为双眼发病,发病年龄35 岁以下,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浸润范围大,药物及手术效果差,易复发,预后差。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多发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剧烈,不可缓解。良性型者多为单眼发病,发病年龄35岁以上,症状较轻,病情发展缓慢;恶性型者,常为双眼发病,35岁以下,病情严重,发展速度快而难以治愈。  
   
    (二)眼部表现 
     病变初期,周边部角膜浅基质层出现浸润,可在角膜缘的任何位置发生,但多位于睑裂区。几周内浸润区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形成慢性边缘角膜基质溃疡。病变区与角膜缘之间无透明角膜间隔。溃疡沿角膜缘发展,并向角膜中央蔓延,浸润缘呈潜掘状。溃疡面常有新生上皮覆盖和新生血管长入,导致角膜纤维化、血管化。良性型溃疡一般侵蚀至 1/3到1/2角膜基质
线下会议直播等形式打造国内优质的互动网络继教平台欢迎原创文章,投稿邮箱:375618333@qq.com 医信眼科 yixin_yk
医信眼科 | 眼科- 溃疡- 药物- 时间- 临床
吴洁教授将于7月25日19:00-20:00在医信眼科开讲,诚邀您一同参与。
医信眼科 | 角膜- 移植- 临床- 患者-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