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 感染,并形成 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 脓肿。其特点是易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易形成 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 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 肛瘘是其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 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 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若脓液培养为大肠埃希杆菌或厌氧菌,则 感染多来自直肠,术后多有 肛瘘形成,常需再次手术,Eykyn报道占31%(表1)。若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则 感染多来自 皮肤,术后发生 肛瘘的机会减少,很少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术中引流未找到内口时,细菌培养结果可作为预后的参考。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尖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脓肿和皮下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被丰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松组织包绕,而这些组织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的间隙:骨盆直肠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肛门皮下间隙。而在一般情况下,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隙。
    1.肛提肌上间隙分为骨盆直肠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
    ①骨盆直肠周围问隙:位于骨盆与直肠之间,形如倒位圆锥形,底向上,左右各不互通,上方为盆腔腹膜,外下方为肛提肌及其上筋膜,内侧为直肠,前方男性为前列腺、膀胱,女性为子宫及阔韧带,后方为骶骨。
    ②直肠后间隙:位于肛尾韧带上方,腹膜下方,前为直肠,后为骶骨。此间隙感染后炎症常向两侧骨盆直肠间隙扩散,也可向下穿过肛提肌及肛尾韧带向坐骨肛管周围间隙及肛管后间隙扩散。
    ③ 直肠黏膜下间隙:位于齿状线上方黏膜与环形肌之间。
    2.肛提肌下间隙分为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和肛门皮下间隙。
    ①坐骨肛管周围间隙(坐骨直肠间隙):位于坐骨与肛管之间,形如圆锥形,底向下,尖向上,左右各一可互通。内上侧壁为肛提肌及其下筋膜、外括约肌深部、浅部及内括约肌;外侧壁为闭孔内肌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筋膜;后壁为臀大肌及骶结节韧带;底部为肛门周围皮下筋膜。
    ②肛管后间隙:是位于肛尾韧带下方、内括约肌后方与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此间隙发生脓肿时常受内括约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一种表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其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anusand perirectal abscess),又称肛周脓肿,绝大多数由肛腺感染所致。
肛管直肠和结肠狭窄可由先天性畸形、炎症、外伤、肿瘤和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结肠狭窄除先天性畸形和损伤造成外,多数是结肠切除术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肉芽肿性结肠炎等的并发症。
    肛管直肠损伤多由外伤所引起,有时只是腹膜外损伤,重者可伤及腹腔内,常有其他内脏损伤或骨折,并发症多,可造成肛门、肛管直肠狭窄及肛门失禁。
    肛管直肠损伤(anorectm injufies)多见于穿透性损伤,战时为锐性损伤,如刀伤或枪弹伤,平时为钝性损伤。尚有部分为医源性损伤,如内镜损伤等。
    直肠肛管损伤(anorectal injury)按位于盆骨底腹膜反折之上或之下,表现不一。直肠上段损伤表现和结肠破裂相同,下段则引起严重的直肠肛管周围感染,而延误诊断。

    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若形成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本病的发病原因分为肾源性和肾外源性。前者多为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感染,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为肾源性感染,后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血源性感染,是由体内其他地方炎症病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皮质,在皮质表面形成小脓肿脓肿向外穿破进入肾周围组织,而引起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近年来临床统计表明,肾源性感染有逐渐增加趋势。
    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肾周围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脓肿可沿腰大肌下行形成腰大肌脓肿,也能向上蔓延穿破横膈形成膈下脓胸。
    阑尾周围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病人炎症局限化的结果。如果阑尾的炎症情况严重,阑尾浆膜表面的脓性渗出物聚集于阑尾周围,或阑尾穿孔早期,炎症波及周围器官如盲肠、回肠末段,并为大网膜所包裹,即形成阑尾周围炎;如果对阑尾周围炎的处理不及时恰当,积存于阑尾周围的脓性渗出物即有可能转化为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炎经过恰当的处理,有可能吸收;一旦脓肿形成,除非脓量很少,或经积极的抗生素治疗,脓肿无扩大、穿破的趋势,否则需要手术引流。

    肾周围炎(perinephritis)是指发生于肾包膜与肾周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中的化脓性炎症。如感染形成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多见。大多由肾痈、肾表面脓肿破裂侵入肾周围组织而形成,少数也可由远处炎症通过血行感染直接到肾周围组织。以单侧性多见,双侧少见,右侧多于左侧,男性较多,好发于20~50岁。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是胚胎时期后肠发育障碍所致的消化道畸形,是小儿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病率为1:1500~5000,中国的调查资料表明约在1:4000,男女发病无差异。约有50%以上的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伴有直肠与泌尿生殖系之间的瘘管形成。1984年世界小儿外科医师会议制定了直肠肛管畸形新分类法(表40-2)。依据直肠盲端与肛提肌的相互关系来分类:直肠盲端在肛提肌以上为高位畸形;位于肛提肌中间或稍下方为中间位畸形;位于肛提肌以下为低位畸形。按性别分男、女两组。男孩直肠肛管畸形50%为高位畸形,女孩高位畸形占20%,低位畸形男女均为40%(图4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