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肿瘤
   
    (一)胸腺
    1.A型胸腺瘤(梭形细胞胸腺瘤、髓质胸腺瘤) 
   
    ①成于梭形或椭圆形肿瘤胸腺上皮细胞,无纤维带分隔。
   
    ②瘤细胞核无异型,染色质散在,核仁不明显。
   
    ③瘤细胞呈片状、席纹状、菊形团样(花环状)、腺样、轮辐状、肾小球样、乳头状或旋涡状排列。
   
    ④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呈现血管瘤样背景。
   
    ⑤间质无淋巴细胞浸润。
    2.AB型胸腺瘤(混合
   
    ①兼具A型胸腺瘤(淋巴细胞稀疏,形似胸腺髓质)和B型胸腺瘤(富于淋巴细胞,形似胸腺皮质)形态。
   
    ②两者所占比例不等,彼此分离或相互混合。
    3.B型胸腺瘤 
   
    ①成于圆形或小多边形肿瘤胸腺上皮细胞和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
   
    ②根据淋巴细胞数量和肿瘤胸腺上皮细胞异型程度再分为B1、B2和B3型。
    (1)B1型胸腺

   
    (一)良性肿瘤
   
    ① 尿路上皮(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
   
    ② 绒毛状腺瘤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应根据完全切除的肿瘤进行诊断)。
   
    (二)尿路上皮内瘤变。
   
    (三)恶性肿瘤
    1.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 常累及单侧肾(偶为双侧),单发或多发。男性较多。好发于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易沿输尿管蔓延,致血尿。
    2.鳞状细胞癌
   
    ① 少见(约占肾盂恶性肿瘤的15%,输尿管者尤其少见)。
   
    ② 常伴发感染、结石。
   
    ③ 多见于中老年。
   
    ④ 多为高级别,常侵犯肾实质,迅速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肺、肝、骨等,预后差。
   
    ⑤ 需与尿路上皮癌鉴别。
    3.腺癌罕见。
    常为肠型、黏液型或印戒细胞型混在。多为高级别,广泛浸润

   
    (一) 良性
    1.滤泡型腺瘤
    2.特殊类型腺瘤
    (1)嗜酸细胞腺瘤:或称细胞腺瘤。
    (2)透明细胞腺瘤
    (3)印戒样细胞腺瘤
    (4)玻璃样变性梁状腺瘤
    (5)非典型腺瘤
    (6)腺脂肪瘤:或称甲状腺脂肪腺瘤。
   
    (二)恶性
    1.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甲状腺癌的60%~70%)。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亚型:
    (1)微小型乳头状癌:或称隐匿型甲状腺癌。
    (2)包裹型乳头状癌:或称甲状腺内型乳头状癌。
    (3)滤泡亚型:或称滤泡型乳头状癌。
    (4)大滤泡亚型:最少见。
   
    ① 主要成于大滤泡(胶质周围有吸收空泡),部分瘤细胞具有毛玻璃样核、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
   
    ② 有包膜。
   
    ③ 很少淋巴结转移。
   
    ④ 需与甲状腺胶或增生性结节、大滤泡腺瘤鉴别。
    (5)嗜酸

    1.定义 神经上皮性肿瘤(tumors of neuroepithelial tissue)俗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肿瘤包括胶质瘤和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两者统称为胶质瘤。
    2.流行病学特点 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1%~44.6% ,最常见的是星形细胞瘤,其次是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松果体实质肿瘤、神经元肿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在30~40岁和10~20岁。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成人髓母细胞瘤仅占颅内肿瘤的1% ,占全部髓母细胞瘤的不到10 %。小脑半球胶质瘤80%为星形细胞瘤,大脑半球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生在额叶最多,依次为颞顶枕叶。
   3.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胶质瘤的发生与染色体基因突变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数目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常见畸变为7号染色体增加和10号染色体缺失,其次为13号、17号和染色体缺失。胶质母细胞瘤可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扩增。间变星形细胞瘤可发现p53基因变异。肿瘤细胞可产生增殖因子,与之受体结合影响肿瘤生长。
    4.分子遗传学问变型星形细胞瘤
    Ⅱ级和
    Ⅲ级胶质细胞瘤的区别在于有丝分裂活性的不同,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是发展成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主要特征。这些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大多与细胞周期调控复合物有关,包括P16、细胞周期依赖激N-4(cyclin dependentkinase 4,CDK4)、CDK6、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等。
    约有60%~95% 的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BM)患者有10号染色体丢失,除基因丢失外,有些基因

   
    (一)良性肿瘤
   
    ① 纤维上皮息肉(表面被覆尿路上皮的纤维组织外突肿物,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近端输尿管),
   
    ② 平滑肌瘤,
   
    ③ 神经纤维瘤,
   
    ④ 纤维组织细胞瘤,
   
    ⑤ 血管瘤,
   
    ⑥ 输尿管周脂肪瘤(包括冬眠瘤)等。
   
    (二)恶性肿瘤
    1.间叶性肿瘤
   
    ① 平滑肌肉瘤,
   
    ② 骨肉瘤,
   
    ③ 纤维肉瘤,
   
    ④ 血管肉瘤,
   
    ⑤ 恶性神经鞘肿瘤
   
    ⑥ 尤文肉瘤等。
    2.其他
   

   
    ① 由乳腺导管上皮和间叶(间质)组成的真性双相异源肿瘤
   
    ② 上皮和间叶成分均可为良性或恶性,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主要有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两大类。
   
    ③ 列入本节讨论的错构瘤属于假瘤性病变,不属于纤维上皮性肿瘤;当其含有腺体和间叶组织时,可形似纤维腺瘤。

    上尿路上皮性肿瘤(urothelial tumors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可定义为发生于自肾盏至输尿管末端被覆上皮肿瘤。根据其病理可分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和非移行细胞癌(non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两大类,非移行细胞癌主要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腺癌(adenocacinoma)和其他细胞肿瘤。上尿路上皮性肿瘤90%为移行细胞癌,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吸烟、长期使用止痛药、慢性炎症、特殊职业、大量饮用咖啡和间质肾炎常常是其诱因。该肿瘤病理分期主要有TNM(国际抗癌协会)和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系统,其中TNM 系统较为常用。TNM和AJCC系统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将该肿瘤分为
    Ⅰ~
    Ⅲ级,其转移方式主要有上皮种植转移、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该肿瘤约75%发生于下段输尿管,约25%发生于中段输尿管,约5%发生于上段输尿管和肾盂、肾盏。对于膀胱肿瘤约15%~75%患者5年内发生上尿路上皮性肿瘤。该肿瘤愈后较差,约19%的患者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肾盂肿瘤一般愈后优于输尿管肿瘤,但其愈后主要与其分期、分级相关。一组文献报道Ta和Tis、T1、T2、T3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2.6%和40.5%。
    卵巢上皮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 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O%~7O%, 占卵巢恶性肿瘤85%~9O%。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前和婴幼儿。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生发上皮来自原始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 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肿瘤; 向宫颈黏膜分化,形成黏液肿瘤; 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卵巢上皮性肿瘤分为良性、交界和恶性。交界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层次增加、核异型及核分裂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1.癌肉瘤
   
    ① 混成于癌(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和各类肉瘤。
   
    ② 免疫组化染色明确显示肿瘤表达上皮标记物和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或纤维肉瘤等)标记物。
   
    ③ 需与伴肉瘤样化生的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鉴别。
    2.Kaposi肉瘤
   
    ① 多见于艾滋病、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或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② 肝脏多发性不规则海绵状血管瘤样病灶。
   
    ③ 瘤细胞:梭形,CD34阳性,汇管区生长为主,浸润肝窦;胞质内、外现PAS阳性嗜酸性小体。
   
    ④ 需与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等鉴别。
    3.恶性横纹肌样瘤
   
    ① 多发于<2岁的婴幼儿;
   
    ② 腹内肿物;
   
    ③ 需与胚胎横纹肌肉瘤、肝母细胞瘤鉴别。
    4.其他罕见肿瘤
   
    ① 平滑肌肉瘤

    似为肺泡上皮和肺泡间隔间叶成分的联合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