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遗传性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hereditary multi-infarct dementia)也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Van Bogaert(1955)报告两姐妹中年发病、快速进展的Binswanger皮质下脑病,表现为 痴呆、步态不稳、假性延髓麻痹、 癫痫和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等,家族中其他两姐妹因进行 痴呆分别在36岁和43岁死亡。     Sourander等(1977)以遗传性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Stevens等以慢性家族血管脑病(chronic familial vascular encephalopathy)分别报道不明病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卒中家族,首次描述了家族 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软脑膜和脑深部小动脉受损,血管壁增厚引起血流减少和闭塞。此后有人以不同名称报道此类疾病。Tournier-Lasserve(1993)提出CADASIL,次年在巴黎召开第一届国际CADASIL会议,从CADASIL得到广泛承认。
概述:多发 脑梗死性 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1974)提出,是 血管性痴呆(VaD)最常见的类型,占39.4%。由于反复发生卒中,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区的皮质、白质或基底核区受累。导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耉年 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概述:脑组织大面积梗死和某些重要的脑功能部位单发性梗死,在临床上可出现 痴呆表现。大面积 脑梗死灶的体积达50v60ml以上,可使一侧额叶或颞叶甚至大脑半球功能大部分损毁,出现局灶定位体征和 痴呆痴呆与病灶部位有关,丘脑、角回、额底部及边缘系统等与 痴呆关系密切,双侧丘脑及丘脑底部病灶可形成丘脑 痴呆,临床较罕见。
国内外神经科大咖荟聚,共同解读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中国专家共识,分享临床诊断经验。
神经时间 | 疾病- 神经- 治疗- 症状- 基因
男,49岁,早上上班途中突然右眼失明,走路不稳。查眼底未见异
0
【主诉病史】 患者,女,55岁,农民,因双下肢无力16 d
0
一男老年患者,患多发脑梗死二年,留下言语不请,一侧肢体无力
如何有更好方法治疗
概述:遗传性多发性 骨软骨瘤亦称为多发性外生 骨疣、骨干端连续症、遗传性畸形软骨 发育异常症等。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遗传性多发性 骨软骨瘤这一名称。
患者,男,2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7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8月26日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以下肢为重,起步及迈步时自
中国骨伤 | 软骨瘤- 患者- 脊髓- 神经- 症状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或多发性外生骨疣的发病率比孤立骨软骨瘤小,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病员有家族遗传史。此病名称很多,有时称为遗传性畸形软骨发育不良或骨干续连症,后者主要是指整个患骨的塑形有异常,严重时,几乎所有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好发部位仍以膝和踝邻近的长管状骨最多见,呈双侧和对称。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有人认为本症与酸性黏多糖的代谢紊乱有关。
诊断思路
    1.病史及查体要点
    (1)好发人群:男性多见。
    (2)好发部位:所有的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均可发病,其中以四肢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多见,常对称发生,下肢发病多于上肢,下肢以膝关节周围骨骼最多。
    (3)家族史:有显著的家族遗传病史。
    (4)症状体征:早期肿瘤小常无症状,一般在儿童和青春期由于骨赘增生成肿块、发畸形、压迫附近软组织而疼痛时方被注意而发现。肿瘤在关节附近可影响关节功能,压迫神经时(特别是腓总神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在儿童早期就可发现,到青少年时,前臂可发生弓形畸形,手向尺侧偏斜,有时可有骨盆和胸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