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酒渣鼻样结核疹(rosacea-like tuberculid)于1917年由Lewandowsky所命名,其临床特点为在颜面发生淡红色或黄褐色丘疹, 皮肤潮红充血。
概述:苔藓样结核疹(lichenoid tuberculid)在1950年首先由Ockuly和Montgomery所描述,比较少见。

  
    (一)病史要点
   病程慢性,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有时自觉鼻部灼热,如发生感染,则有痛感。皮肤损害呈对称分布,见于鼻部、两颊、眉间、颏部,以鼻尖最为显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胃肠功能障碍、嗜食辛辣食物、酗酒、冷热刺激等可能是发病诱因。
  
    (二)查体要点
   皮损按其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1.红斑期鼻尖及鼻翼皮肤呈弥漫性充血,常因饮酒、进餐、冷热刺激或情绪紧张而加重。鼻部皮肤显油光,可见扩大的皮脂腺外口。初起为暂时性红斑,日久红斑持续不退,毛细血管呈树枝状扩张。
   2.丘疹期 鼻部充血更甚,呈紫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常出现丘疹或脓疱。
   3.鼻赘期由于长期慢性充血,致使鼻部结缔组织增生,出现多个结节,互相融合,表面凹凸不平。鼻部肥大,毛孔明显扩大,皮脂腺口扩大,能挤出白色黏稠的皮脂,毛细血管显著扩张,纵横交错,形成鼻赘。
    酒渣鼻(rosacea)又叫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acne rosacea)。是一种发生于面部尤其是面中央的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中年人,男女均可发生。自觉症状轻,临床分3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但3期间无明显界限,病程发展过程缓慢,常常并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本病病因未明,可能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某些因素如嗜酒,食用刺激性食物,高温、寒冷、情绪激动等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致使毛细血管长期扩张。近年来有人认为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概述:本病系在患有 湿疹、 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 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 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 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区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并伴以全身症状为特征。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 varicelliform eruption)是指在原有某些皮肤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或湿疹基础上感染牛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亦称种痘性湿疹、疱疹性湿疹或柯萨奇湿疹。因现已不再接种牛痘疫苗,所以目前临床已无种痘性湿疹。
概述: 阴茎结核疹(penile tuberculid)系发于阴茎及冠状沟边缘的结核,可形成小溃疡,常可自然吸收。
概述: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亦称丘疹坏死性 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ltis papulonecrotica),临床特点是在四肢伸侧出现散在性丘疹,中央坏死,可形成溃疡及瘢痕。病因及中医辨证见硬结性 红斑。
概述:摩擦性苔藓样疹(frictional lichnoid eruptions)又名儿童丘疹性皮炎(juvenile paulax dermatitis)、肘膝复发性夏季糠(recurrent summertime pityxiasis of the elbows and knees)、沙土皮炎。
    摩擦性苔藓样疹(frictional liehnoid eruption)又名儿童性丘疹性皮炎。
概述:苔藓样念珠状疹(lichen rubber moniliformis)、尖锐红苔藓(1ichen ruber acuminatus)。本病是一种泛发性慢性炎性丘疹性皮病,皮损沿长轴呈念珠状排列。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PNT)是一种少见结核,系远处感染灶释放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但潜在的感染灶可不明显。临床特征为慢性复发性坏死性丘疹,对称分布,丘疹顶端坏死、结痂,愈合遗留凹陷性瘢痕。1. 病因绝大多数病例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少数可由堪萨斯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等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也有在接种卡介苗后发病的报告。30%~40% 的患者存在皮肤外感染灶,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为颈淋巴结,有时伴有瘰疬性皮肤结核,其次为肺、骨和泌尿生殖道结核。...
感染时间 | 结核- 图片- 诊断- 临床-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