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考考你
呼吸时间 | 症状- 体重- 抽搐- 呼吸- 血压
个人对于高渗性脱水的快速判断,轻度:只有口渴症状 中度:口渴
高渗性脱水鉴别
坚持!
内分泌时间 | 解析- 试卷- ct- 答案- 专家
坚持!
内分泌时间 | 试卷- 活动- 考点- 女性- 内科主治
    又称原发性缺水。虽有水和钠的同时丢失,但因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严重的缺水,可使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间隙,结果导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最后,由于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之严重后果。机体对高渗性缺水的代偿机制是:高渗状态刺激位于视丘下部的口渴中枢,病人感到口渴而饮水,使体内水分增加,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另外,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也可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和恢复其容量。如缺水加重致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又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强对钠和水的再吸收,以维持血容量。
    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缺水。水钠同时丧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正常。造成细胞内液迅速减少。临床以口渴为特征表现。
型: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概述
    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又名非酮症高渗昏迷、高渗非酮症酸中毒DM昏迷、高渗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等。本病的临床特征为:
   
    ①约2/3发病前有轻度DM史;
   
    ②多见于老年人;
   
    ③血糖>33mmol/L(600mg/dl);
   
    ④血渗透压≥350mosm/L;
   
    ⑤血尿素氮升高;
   
    ⑥无酮症酸中毒;
   
    ⑦死亡率高,临床上比DM酮症酸中毒少见。
但DM酮症酸中毒也存在高渗状态,故目前认为DM这两种急性并发症属于同一病谱,病谱的一端为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另一端为DKA,两端之间有一些中间型,在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中,可以并存不同程度的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昏迷(NKHHC)是
    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死亡率超过50%,往往发生在症状高血糖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液体摄入不足以阻止高血糖诱导的渗透利尿引起的严重脱水。这一综合征特征是高血糖,严重脱水,血液高渗引起意识障碍,有时伴有癫痫。诱因可能是伴发急性感染或其他情况(如单独生活的老人)。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为糖尿病的另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急性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临床类型,其发病率低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老年人,偶可发生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超过2/3的患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HHS死亡率高达15%。
    HHS这一名称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简称高渗昏迷)和“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状态”或“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综合征”略有不同,因为有些患者在出现高血糖、高渗时可无昏迷,或伴有酮症。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以各种感染和应激反应、药物应用不当(多见于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氯丙嗪、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免疫抑制剂等)、糖摄人过多、内分泌疾病、环境温度过高而进水不足,以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静脉高营养等因素较常见。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严重高血糖导致渗透利尿,肾小管重吸收水和Na+、K+障碍,尿量增多,体内总水量减少,血液浓缩,渗透压升高,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或休克导致的脑供血不足,以及脑细胞脱水和损害是本病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