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2)》——胰腺癌未来展望篇

来源:CACA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作者:时间:2023-09-14 阅读:5056评论:0赞:0 有0人参与

摘要


胰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第7大癌症相关致死病因,也是死亡率最接近发病率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患者495 773例,死亡患者466 003例),其5年生存率为9%-11%,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预计有134 374例新增胰腺癌患者和131 203例胰腺癌死亡患者,总人群发病率位列肿瘤类第8位,死亡率位列肿瘤类第6位,其中男性发病率排第5位,死亡率排第3位,均高于女性,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2]。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卫生统计数据与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其2022年预计有62 210例新增胰腺癌患者和49 830例胰腺癌死亡患者,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仅排第12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胰腺癌的总体死亡率已超过乳腺癌,成为其癌症死亡的第3大常见原因,且这种变化倾向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1, 3]。由此可以预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将进一步攀升,急需加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有效治疗手段的研发,提前布局,应对趋势。本文将对2022年胰腺癌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

1. 液态活检技术在胰腺癌早期无创诊断中的展望

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是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议题。在肿瘤中,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作为促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可出现,甚至出现在基因突变和组织学改变之前[34]。因此,基于甲基化的高度一致性特征和组织特异性特征,ctDNA的甲基化检测在癌症的早筛早诊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革新和成本的不断降低,ctDNA检测已成为当前肿瘤领域的热点之一[35]。但由于早期肿瘤患者血浆肿瘤DNA突变数目低,因此目前ctDNA的检测多用于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肿瘤,如何更好地利用ctDNA检测提高早筛的敏感度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之一。

采用联合型液态活检技术可能弥补单一标志物检测的缺陷。Joshua等学者在2017年的研究发现,ctDNAKRAS检测联合4种血清标志物(CA19-9,CEA,HGF和OPN)对比单纯使用KRAS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检测的灵敏度(64%vs30%)[36]。故基于不同组学(cfDNA甲基化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tDNA突变检测、血液RNA)的联合型液态技术对胰腺癌早筛早诊的效能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探索基于不同组学联合方式的联合型液态活检技术在胰腺癌中进行早检的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对促进我国胰腺癌的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2. 胰腺癌微创外科的发展

未来,随着患者对微创要求的进一步加强,外科医师对手术器械精细程度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单孔机器人势必会在胰腺癌外科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部分手术范围较小的手术比如胰体尾切除术,单孔机器人极有希望取代多孔手术机器人成为微创手术的首选。单孔机器人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手术范围小、器械内不包含超声刀等能量组件。随着器械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在弥补上短板后,诸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类胰腺癌手术,也将得以常规开展。根据该系统在泌尿外科及胃肠外科目前的应用,单孔机器人基本可以做到多孔机器人同样等级的淋巴结清扫,因此也可保证对胰腺癌的根治性。对外科医师和患者来说,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推出,使得手术方式更为丰富,也带来更小的创伤,是科技向医疗转化的又一杰出体现。


3. 基于不同代谢状态对胰腺癌的新分型方法

2019年Karasinska JM等在Clin Cancer Research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糖酵解及胆固醇代谢状态对胰腺癌进行分型的新方法。如今,随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项目的不断推动及以代谢组学为基础的多组学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相信未来对于胰腺癌代谢状态的研究会愈加深入,并使得我们更方便从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其他代谢等单方面及多方面对胰腺癌进行更详细地区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代谢亚型胰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精准治疗。同时还能寻找到更多能作为治疗靶点的代谢酶,开发出更多胰腺癌靶向药物,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助力。


4. KRAS G12D抑制剂在胰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前景

多年来,KRAS基因被称为胰腺癌中难以成药的明星靶点,这种情况目前有所改变。Sotorasib(AMG510)和Adgrasib(MRTX849)均是第2代KRAS G12C高选择性抑制剂,可以结合KRAS G12C,将其锁定在非活性状态,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并获得美国FDA快速批准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肿瘤[37-39]。胰腺癌中KRAS致癌突变主要是KRAS G12D,近期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攻击KRAS G12D,并已在胰腺癌临床前模型中成功缩小肿瘤、阻止癌症生长[40]。该研究中使用的小分子抑制剂MRTX1133专门针对KRAS G12D突变体而设计,不仅可以靶向突变蛋白,还可以招募免疫系统的协同杀伤,目前处于临床试验中,结果令人期待。


5. 靶向PTM激酶的胰腺癌治疗新药物

在胰腺癌中最常见的几类基因突变,包括KRAS、TP53、CDKN2A和SMAD4突变等,其突变率大于20%,而KRAS突变率可达90%,这使得学者对于针对这些高突变率靶点开发相关药物极为关注。不幸的是,由于这些靶点分子结构特殊、涉及生物学功能过于广泛等原因,目前仍未开发出针对这些分子的有效药物。由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对底物蛋白活性及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此时选择靶向调控这些高突变分子翻译后修饰的上游激酶可能可以作为替代方法。同一底物蛋白往往有数十甚至数百个PTM激酶,这也使得针对这些激酶开发相应药物,并最终靶向底物分子的可能性更大。随着以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修饰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数个针对这些高突变分子上游激酶的药物问世,打破它们“不可成药”的魔咒。


6. 胰腺癌的肿瘤疫苗和细胞免疫疗法

胰腺癌免疫原性低,是经典的“冷”肿瘤,常规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介导的疫苗治疗难以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免疫。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的疫苗治疗策略,成功地提高了免疫系统对胰腺癌的识别和攻击,将癌症转移减少了87%,研究者利用减毒后的Listeria monocytogenes菌,将高免疫原性的破伤风毒素蛋白(TT856-1313)输送到PDAC肿瘤中,表达破伤风毒素蛋白的肿瘤细胞可以激活人体原有的破伤风特异性记忆T细胞,将其吸引到肿瘤微环境中,产生穿孔素和颗粒酶B,对受感染的肿瘤细胞进行杀伤[41]。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几乎所有人都在幼年时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并保留有强特异性的破伤风特异性记忆T细胞。该研究已被授权洛基治疗公司,该公司计划将该技术商业化,以进一步服务于胰腺癌患者。

2022年胰腺癌细胞治疗领域的最大突破在于新生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工程化T(T-cellreceptor engineered T,TCR-T)细胞治疗。在一项临床试验中,1例晚期胰腺癌女性患者在接受了1次16.2×109个识别HLA-C*08:02递呈的KRAS G12D抗原的TCR-T细胞后获得了缓解,在TCR-T细胞输注6个月后,患者肿瘤缩小了72%,TCR-T占外周血的2%以上[42]。该研究描述了TCR-T细胞在胰腺癌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这是一项将胰腺癌TCR-T细胞治疗理念从实验室带向临床的长期工作,即从肿瘤浸润T细胞中提取肿瘤特异性T细胞,鉴定其可以识别KRAS G12D等各类新生抗原的TCR-T序列,合成并构建TCR转基因表达序列,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将改造后的TCR-T细胞用于治疗符合要求的胰腺癌或其他肿瘤。CAR-T和TCR-T都是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相比CAR-T,TCR-T在胰腺癌治疗中具备独特优势,TCR可以识别更大范围内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能对低水平变异的胞内抗原进行高灵敏度的识别,给予临床更多的选择,但其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和通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总结


胰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手段能够完全控制或消灭肿瘤。以手术为例,对于已经播散至循环系统或隐匿位点的癌细胞,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治疗往往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加以控制。因此,系统性疾病需要应用综合治疗的理论和策略,这是短期内提升胰腺癌生存率的重要路径。同时,胰腺癌的治疗急需新突破,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和方法是未来攻克胰腺癌的唯一希望。2022年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诸如KRAS G12D小分子抑制剂和新生抗原特异性TCR-T细胞这些曾经被认为很难实现的科研转化成果,相信在未来的5 - 10年,我们将一起见证胰腺癌诊断治疗技术更令人惊叹的发展。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