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
   
    ① 腺纤维瘤;
   
    ② 腺肌瘤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
   
    ③ 腺肉瘤;
   
    ④ 恶性中胚混合瘤;
   
    ⑤ Wilms瘤等。
   
    (一)腺纤维瘤
   
    (二)腺肌瘤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
    1.腺肌瘤  混成于分化较好的子宫颈内膜型腺体和平滑肌。
    2.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  由腺体(子宫内膜样或子宫颈内膜样)、平滑肌纤维组织混合组成。腺上皮异型明显,形似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一)阴道混合瘤  或称阴道梭形细胞上皮瘤。良性(可局部复发)。可能起源于泌尿生殖窦源的上皮
   
    (二)形似滑膜肉瘤的混合瘤  又称阴道恶性混合瘤。

    支气管乳头状瘤概述:
   
    ①很少见。
   
    ②单发(多见于成人吸烟者),或多发(乳头状瘤病)。
   
    ③乳头状瘤病常继发于喉和气管乳头状瘤病,多见于幼儿(又称为幼年乳头状瘤病)。
   
    ④多位于段或亚段支气管,肺外周者极罕见。
   
    ⑤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腺乳头状瘤混合性乳头状瘤。
概述:1993年,WHO将含有神经元瘤细胞的神经上皮来源的 肿瘤归为一类。在这一类 肿瘤中,包括:     1.小神经元细胞 肿瘤  有中央神经细胞瘤与嗅 神经母细胞瘤。     2.大神经元细胞 肿瘤  有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等。     3.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 肿瘤  如神经节 胶质瘤与 变性神经节 胶质瘤。     4.松果体腺细胞 肿瘤  虽已将其归为单独一类,但也属于神经元细胞 肿瘤。     神经节 胶质瘤是中枢 神经系统少见

    混合型卟啉病(variegted porphyria,VP)又称杂色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见于南非的Dutch家族中,本病由于原卟啉氧化酶缺陷所致,ALA卟胆原的产生排泄增多,粪便中有大量粪卟啉原卟啉排出。临床上既有腹痛神经系统症状,又有慢性皮肤光敏。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发病情况症状:男女均可发病,临床症状常出现在青春期后至30岁前,轻重不一,女性常有急性发作史,而男性患者常有皮肤损害。临床症状与急性间歇卟啉病相似的腹痛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与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相似的光过敏性皮炎,皮肤脆性增加,多毛症也常很明显,重者慢性皮肤的损害、感染瘢痕等可毁容。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数月,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
    查体要点   皮肤暴露处可有糜烂、水疱、色素沉着瘢痕,急性发作时腹部、神经系统的体征同急性间歇卟啉病。

    神经元肿瘤是指起源于神经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包括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dysplastic gangliocytoma of cerebellum,Lhermitte-Duclos病)、促纤维增生性幼儿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desmoplastic infantile ganglioglioma)、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变性(恶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ana-plastic(malignant)ganglioglioma]、中枢(中央)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终丝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the ilium terminale)、嗅神经母细胞瘤(感觉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esthesioneuroblastoma)]亚型嗅神经上皮瘤(olfactory neuroepithelioma)。其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相对常见,其余均属于罕见肿瘤
    神经元肿瘤较少见,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报道4736例颅内肿瘤中神经节细胞瘤有6例,占总数的0.13%,占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的0.35%。
    (1)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926年,Ewing首先记载了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肿瘤起源于形成肿瘤的未分化细胞,但最后能向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分化,直到细胞的成熟形式。因为分化是完全的,所以他认为肿瘤基本是良性的。过去有人认为这种肿瘤是有限制生长潜能的错构瘤。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此肿瘤是真正的肿瘤,但也有作者仍认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错构肿瘤,可以多发,也可以合并其他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灰质异位。这种肿瘤发生于神经末梢,所以称为神经节神经瘤、副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由于肿瘤的发生部位不同,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肿瘤,其基质为胶质细胞
概述: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索间质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与一般通常的性腺母细胞瘤不同的 良性肿瘤。首次由Masson(1921)描述并于1923年命名为卵黄管上皮瘤(epithelima pflugeriens)。HughesdonKumarasamg(1970)提出混合性 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ostofi Sobin(1977)、Sermant等(1970)提出非典型的母细胞瘤(atypical gonadoblastoma)。1972年Telerman首次将本瘤更名为混合性生殖细胞-索间质 肿瘤,以此与性腺母细胞瘤区别。此命名沿用至今。
【主诉病史】 【一般资料】 患者,女,38岁 【主诉】
0

   
    ① 罕见。
   
    ② 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与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或周围神经鞘膜瘤混在(约80%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21%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相应的免疫组化标记物阳性。
   
    ③ 皆源于交感肾上腺副神经节(约90%位于肾上腺,可位于膀胱、主动脉旁腹膜后)。
   
    ④ 平均年龄50岁(14~74岁)。
   
    ⑤ 肉眼可见的补丁样、灰白色质硬处为节细胞神经瘤区域,出血、坏死、囊处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区域。
   
    ⑥ 恶性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转移至淋巴结肝、肺、骨,可种植于网膜、膈肌。